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窥一见
管窥一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775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范小青作品系列(之十一)

(2013-05-14 05:20:34)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感

从平淡中感觉出来的深邃

---读范小青作品《回家的路》有感

 

最初自己设定,只想写十篇读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作品集《像鸟儿一样飞来飞去》的读后感,也同样想一气呵成的尽快读完这本书,但是发现这种事先想到的事情,绝非我自己的本意阅读,你在范小青的这些作品后,你会有一种情不自禁想写的感觉,因为你从作品讲述的故事中,发现了作家的一种思想的深度,你对作家的敬畏,也只有用文字这种表达方式来阐述。

 

《回家的路》是《像鸟儿一样飞来飞去》这本书中的一篇作品,最初阅读时,感觉并没有什么深邃的思想内涵,觉得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有一点平淡无奇的感觉,因为故事并没有那种跌宕起伏的情节,作家用她特有的“慢节奏”,讲述着一个发生在城市里的外来工的事情,这个叫吉秀水的外来工,从农村只身来到城市,开始了他自己改变命运的创业过程。

 

作品上来交代了这个叫吉秀水农民工,最初来这个城市里打工,是在一个搬家公司里做事,经过几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对这一行当有了自己的认识,也同时有了自己的想法,就这样他找朋友为他担保,买了一辆货车,开始了自己经营的创业历程,他用自己的名字开办了“秀水搬家公司”,他用自己的诚实与守信,逐渐有了他的声誉,与立足生存的基本保障。

 

故事讲述的是吉秀水成为了“小老板”以后,在为一个名为彭大叔搬家时发生的故事,吉秀水接下了鹏大叔搬家的活,先到大叔家里看一下,看到并不富裕的彭大叔家里面没有什么物品,感觉没什么问题,在哪里听到彭大叔介绍,搬家是为了城市改造,而且,自己有一个脑子不太灵光的孩子,吉秀水也没在意这些,便商定好第二天早晨来给搬家,当第二天到彭大叔家时,却得知,搬不成了,原因很简单,彭大叔那个脑子不灵光的儿子出走了。

 

用彭大叔的说法,之前自己的孩子也经常的出走,但是,过不了几天,孩子总会自己找回来,时而孩子会脏兮兮的回来,老两口会把孩子放在木盆里面,帮他洗澡,他虽然已经三十几岁了,但智商却只有三四岁孩子的样子,自然孩子成为了彭大叔的一块心病,有时候孩子回来,发现确实干干净净,而且还穿着不知谁送给他的名牌皮鞋,鹏大叔还说道,有一次,他还带回一个比他年龄还大的朋友,那个人一起与儿子回来,儿子介绍是他的朋友,不仅如此,第二天还送朋友到大路口。

 

故事用彭大叔的介绍,告诉读者彭大叔的孩子出走,一定会回来的,所以彭大叔要在这里等候自己儿子的回来,得知这些,心地善良的吉秀水,并没有嫌弃彭大叔的失约,也没有要彭大叔想给的损失赔偿,而是跟彭大叔商定,孩子回来以后,一定让秀水搬家公司帮助去搬,就这样吉秀水去做别的事情去了,而这笔生意吉秀水并没有忘掉,似乎成为了他的忘不了的心事,忙里偷闲的去看一下彭大叔的儿子是否回来了。

 

其实,彭大叔搬家是因为他们居住的地方进行城市改造,吉秀水去看彭大叔时候,发现只剩下鹏大叔的房子了,而彭大叔一直坐在那里等候儿子的回来,对于读者而言,希望故事的发展,会有一个很好的结局,也就是等到彭大叔儿子的回归,但是,故事的情节并没有像我们猜想得那样,彭大叔最终没有等会自己的傻儿子回来,他无奈的搬走了,还是吉秀水搬家公司帮助搬的。

 

虽然彭大叔的孩子出走,但是彭大叔自己认为,孩子对这里的地形非常的熟悉,儿子一定会沿着他记忆中的线路走回来,所以随后的场景,就是彭大叔与老伴坐在已经成为工地的原住址的地方,坐在已经拆迁房子周围的路口两端,期待着自己傻儿子的回来,这种期待充满了一种感人的亲情与爱,这种情感无不让读者动容。

 

作品的结尾处作者这样的写到: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不多久以后,从前的一些旧城区已经出现了新面貌,尤其是那些漂亮的街心公园,让老百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未来的希望。

有一天吉秀水走过街心公园,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在画画,他过去看了看,他画的是从前的街,一棵大树,一座石桥,还有青砖铺成的小路。

你花了几块青砖,吉秀水问她。

一百零五块,她说。

你为什么要画一百零五块呢?

不为什么。

吉秀水的心情忽然好起来,他想,在这个城市里,到处有从前的记忆,是磨灭不掉,拆除不掉的,所以,彭冬(彭大叔的儿子)一定会找到回家的路。

 

这篇作品真的就是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细细想去,不难发现在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下面,有着作家自己深邃的思考,这个平淡的故事,不过是作品的一种外在的表现手法,其实,作家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远不是这个看似有一种亲情的故事,《回家的路》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彭大叔坚信她儿子回家的路,其实,作家也在表现成为新城市人的回家之路。

 

在故事的大层面上,感觉是在写彭大叔家里面的情况,其实,作家在故事的发展上,将吉秀水这样有代表性的城市务工者,与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城市,紧密的关联在一起,在讲述彭大叔儿子的回家之路的问题上,同样也在探讨吉秀水这样的新城市居民的回家之路,他们最终的选择,同样像彭大叔的儿子一样,最终没有回来,但是,在他们的心中,自己故土的那一切,永远不会被磨灭。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不难发现这些离开故土进城打工的身影,他们离开故土的决定,也就想彭大叔家里的孩子一样,经常的出走,有定时的回来,作家用这个傻孩子作为一种隐喻,印证了外出打工者的境地,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回来的,都是没混出样子的写实,而有时候换得干干净净的回来,同样也是写了极个别人发财的现实。

 

在我看作者通过写彭大叔一家搬迁的事情,其实也在隐喻中国农民的背井离乡,他们是否可以回去的这样一个大命题,而最终的解答,确是很难再找到回家的路了,但是,曾有的家乡的情怀,曾有过的生活场景,在不经意间已经深深嵌入你的记忆深处,用这种思维的方式去看这部作品,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作家通过讲述这个故事里面,表达了作家对已经成为新城市人的观念发生的变化,无论是城市的发展,还是改变命运的选择,走成为了走出家门的一种选择,但是,故土曾留给我们的那种深刻记忆,我们曾经拥有过的那份情感,并没有因为大环境的改变而遗忘,这让我想起了柳宗元的诗句“凭寄还乡梦,殷勤人故园”。

 

其实,回过头来想一下,在范小青的这本短篇小说选里面,有不少是探讨农民工问题的作品,在作家的感觉里面,这些离开故土的农民工兄弟,他们是质朴、善良、勤劳集一身的特征,但也有中国农民特有的一种世故与圆滑,在作家的笔下,给予了他们无限的同情,也出了城市人的自私与狭隘,自然也写出了到城市务工者的艰难与不易,而这篇作品则是从这些务工者的命运上思考,写出了他们的离开故土,与回家之路的深层次的思考。

 

假如这是当下作家的思考,就不足为奇了,而这部作品是多年前作家的创作,足以见得,当更多的人没有思考这样一个社会现实问题的时候,而作家则用她的理智思维,看到了摆在这些务工者将要最终面临的选择,我想这就是好作家高人一筹的地方,用一个平淡的故事,表达了一个大的人生命运的大命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