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窥一见
管窥一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775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二百二十五)

(2013-01-18 07:59:31)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闲侃

朋友来电话约我去见某一个著名诗人,听说过他的名字,但他的诗作,说句实话没看过,我这个人越活跃怪癖,不熟悉的人,不愿意主动去见他们,到了这般年龄,知道多一个熟人,与少一个熟人都无所谓了,他们也带不给你更多的灵感和新观念,而那些人愿意跟着他们转,是图他的名声,而我这个人对名声不太看好。

 

更何况朋友说的那个著名诗人,我已经在这之前,与之见过面,看到在场的那些文化要员,自己知道与我无关,礼节性的坐了一下,便起身悄悄的走了,那些所谓的有影响的诗人,不过是坐在那里应付差事,而那位大腕和要员,我也看出他们的别扭,在灯红酒绿的场合,还可以谈什么高雅的问题。

 

朋友发信息来,提及的另几个文人大腕,自己一直觉得,与我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更何况他们也不可能在这种临时的场合里,谈论什么诗的意境,在我看来更多的“名人”,已经把自己停留在曾经的高度上了,他们已经知道用这些曾经的光环,足以让一些人仰慕,他们知道这种“本钱”可以吃上一生,因为有虚荣心的人存在,他们就有自己的市场。

 

我知道那天与著名诗人见面,一行中已经有两三个人进入了醉酒状态,这些人用他最后一点的清醒,去礼节性拜见,还会有什么与文学和诗歌相关的话题,后来听说,场面越来越混乱,说话也越来越不着边际,文化人也在酒精的作用下,谈论更多的不是诗歌,而是与诗歌毫无干系的琐碎。

 

个别人都以为我像他们一样,见到所谓的高手就欣喜不已,就想用自己的热情去感化他们,其实,他们创作的那些经典作品,没有几首是在这种在迎合状态下,相互吹嘘的状态中创作的,诗歌不是段子,是你情感凝练的一种表达,完全是你自己内心里的一种澎湃和激荡的过程。

 

现在一些所谓的文人,总是愿意将那些已经被公认的大家,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好像认识他们自己就水平提高了,在我看来有这种想法的人可悲,他本来是你学习的一个参照物,你却把参照物当成了排位,不去研究他的特点,而是将他神话,一来二去把那些原本谦恭的人,逐渐养成了被“神话”的自然而然,从这一点来看,也是坑害他们的人。

 

自己早期也像这些人同样的虚荣,觉得认识这些人,显得自己有身份,其实,不过是自己的一种虚荣,你欣赏他,崇拜他,都无可非议,但是,你把欣赏和崇拜便成了一种虚荣与低俗,就变了性质,偶像就成为了阻碍你前进的障碍,他们就成为你心目中无法逾越的高山,原本是学他们的特点,却被他们的特点所迷惑。

 

我曾经写过自己年轻时,总愿意将我们曾经的文化圈子里的那些老师,抬出来炫耀,后来自己逐渐的知道,你的炫耀并没给你带来多少实质内容,对于其他的人,是看你的是你自己现有的水平,你把自己的偶像抬得很高,证明了你自己告诉别人,你无法逾越他们的高度,其实,通过自己对他们的认真研究和学习,取长补短,争取让自己翻阅这座大山,不要忘记,山外有山的道理。

 

莫言获“诺奖”前,曾密访小城,凑巧朋友与之认识,约着我去看看,自己带着相机,在那里跟着拍了一些照片,事隔不久莫言获奖的消息就传来,报纸上转载了我和朋友与莫言的合影照片,很多人惊奇的问我,你成名人了,我坦诚地告诉他,这是一个巧合,不过是跟着朋友沾了莫言的光。

 

有一位朋友很真诚的跟我说了一个事情,他说:在中国人的眼里面,凡是高档的东西,都是可以值得炫耀的东西,因为中国人喜欢虚荣,例如一个人开了一辆好车,别人就会认为他一定很有钱,假如别人还知道他还拥有游艇,那就会对这个人肃然起敬,认为这真正是一个大款。

 

可是你到国外,你即便开着最豪华的名牌汽车,也没有人觉得你有什么奇特的地方,更不会有人觉得你拥有什么游艇之类的物品,有多么了不起,你就没有象是在国内有的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你会觉得很失望,为什么?因为在国外的价值观念,以及他们的经济基础,与咱们绝然不同。其实,将这些事情用在一些喜欢大腕作家和诗人的人身上,感觉他们的思维与那些崇尚高档物品的人别无二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