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窥一见
管窥一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775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日的胡思乱想

(2012-12-08 06:35:45)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冬天的寒冷,并没有在暖冬的说法中,迟迟不到,它像一个神出鬼没的魔鬼,突然的站在你面前,会吓你一大跳,不过更多的人是用经验来感受冬天的寒冷,例如气温变化,例如季节的到来,而我对冬天的感觉是部位,过敏性鼻炎的发作,意味着这个冬天的到来,每每在寒冷的冬季到来时候,自己飞流直下三千尺鼻清水,成为了自己最显著的特征,被扭红了的鼻子,像酒糟鼻子一样,一副酒鬼的样子。

 

我最不喜欢冬天,虽然我知道冬天对于我们人类的那种需要,很多病毒就是在严寒中被冻死,冬天的萧杀成为了我们的保护神,可是,自己的身体的局部,非常具抗这种天气,它用一种表现形式,来印证冬天带给对你的那种实际情况,几乎是快被扭下来的鼻子,成为了破坏好心情的一个既定现实。

 

记不起来这毛病从何时起开始的,肯定不是小时候烙下的毛病,自己依稀记得,自己小时候冬天穿在身上的小棉袄,几乎是隔两年才可以穿一件新的,每每冬天被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就记起大人曾经给讲过的那个有关后娘的故事,说是继母给自己身生儿子做的棉袄,又薄又轻,发现孩子不仅不觉得冷,而且还出汗,而不是亲生的儿子,继母用柳絮给做的棉袄,看起来厚墩墩的,其实一点不保暖,自己总在想,自己是不是也是被捡来的孩子,穿的棉袄一点不暖和。其实,那是自己跟小朋友疯跑疯颠出汗以后造成的结果,并不是棉袄的问题,是自己随意的穿脱造成的。

 

到了上中学和高中,学会爱美,都说“爱美不穿棉,冻死不可怜”,那时候是真事,同学们充大头,到了冬天就穿着薄薄的一层秋衣,为的是身段好看,显得精神,而那时候没有现在的羽绒衣,更多的是穿“干道猴”,或棉衣棉裤,穿上以后鼓鼓囊囊,像一个大包子,个别部队大院的孩子军大衣,那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怕冷是四十岁以后的事情,人就像一座锅炉,精力就像储备的燃料,到四十多岁的时候,燃料用的差不多了,锅炉也没有曾经的热量,身体的部位开始有了相对应的反应,根据热涨冷缩的道理来分析,没有了热量,管道也在这些年中开始锈蚀,传热的速度明显变得缓慢,不仅如此,身体的部位就开始了松动,鼻腔就像是漏水的部件,用这种方法告诉自己这里出了问题。

 

四十岁以后,口袋里最不可缺少的是手帕,虽然手帕的样子极为的简单,但是,这是上个世纪过来人都用过的物品之一,不仅如此,手帕还成为年轻男女之间交往的一种馈赠信物,那一个男青年送给女青年一块手帕,证明他对这个顾念有了意思,用这种物品表达自己的爱意,当然,男同志接受了女人的手帕,也足以证明他们之间已经确立了相爱的关系,成为了见证爱情的信物。

 

自己印象深刻的不是买的手帕,而是上个世纪吃喝风开始时候,餐厅宾馆里面的餐巾,类似于手帕的物件,这些年下来,跟着领导,跟着朋友去餐馆吃饭,攒了不少的餐巾,最初自己那这些当回事情,拿回来以后洗的干干净净,装在口袋里,让别人知道自己经常在外吃饭,不一样的做法,同样的虚荣。后来餐巾泛滥,出现了许多的笑料,例如用餐巾做的裤衩,上面印着“欢迎品尝”,“服务至上”等等字样,成为了一时的笑料。

 

在后来类似这样的段子的就更邪乎,说是一个农村青年,用废塑料包装袋做的裤衩,新婚之夜准备与新娘做云雨之事,脱掉裤子,裤衩前面漏出包装袋印的字体,敬重三十公斤,媳妇见状当场吓晕了过去。还有一个说是,男青年用塑料化工包装袋做的裤衩,上面印有“本品有毒,切勿食用”,都成为了那时候的笑谈。

 

也忘记从何时开始,抽纸取代了手帕,手帕已经成为了腐败的代名词,也成为了“傻二”的标志,自然跟多的人不再用这些印有餐馆名字和广告的手帕了,从那时起自己兜里面又多了抽纸,无论是出差,还是到单位上班,到冬天必须检查的是身上的抽纸是否带上,好像是抽纸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其实,用抽纸的习惯是浪费自然资源的恶习,但是,为了省事也不管这些,随时准备揩干净自己的泄露的污渍。

 

现在知道,自己表现出来的这些症状是衰老的表现,人越活越往儿时的症状上发展,老顽童可能就是这种现象的最好解释,记得有一位朋友,跟我说的一句话不无道理,“鼻清水多了,熊少了,就意味着人老了。”后来看到这方面的顺口溜,知道自己真的是衰老的表现,顺口溜说到:“当年顶风尿三米,现在顺风湿鞋底;当年牙口能咬铁,现在只能吃豆腐和猪血;当年床上硬着等,现在床上等着硬;当年怎么都睡不着,现在怎么都睡不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