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黄金周(之七)
(2012-10-18 07:13:23)
标签:
杂谈 |
分类: 节日遐思 |
到了咱这年龄,孩子们已经都长大成人了,他们的婚礼成为了我们参加的必须,唱孩子们的戏,成为了一种必然,不管你认不认同,孩子的思想与观念,已经让他们独立思考的一面,做家长的不过是大事情上提供自己的看法而已,这些不仅仅在自己孩子身上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朋友同学那里,大多数听到这些做父母的无奈。
新华社高级记者的女儿,今年十月五日完婚,我们这些要好的同学,自然成为了被邀请的对象,我们也称为“实践”的亲历者,去感受那个氛围,将来遇到自己孩子的婚礼。有一个参照物,这些事情我们既不想如此,又无法回避,结婚的程序在我看来繁文缛节,必须去改革,但是,无论如何去改,感觉都是那些程序。
被点名叫去的还是那些曾经最要好的同学,被叫去的同学既感到荣幸,又有一定的压力,为什么这样说,现在婚礼排场越搞越大,自然“份子钱”也就水涨船高,高到一些低收入家庭承受不了的程度,所以这次同学孩子结婚,我们的秘书长还是比较理解同学现实情况,提出了一个相对而言可以承受的价位,让每个同学不感到“头沉”。
现在我自己的私房钱,花费最大的就是这种份子钱,今年整个的国庆黄金周假期,自己算下来时参加了三个婚礼,一个葬礼,累计交出的份子钱近三千元,再算下了九月份参加的两个婚礼,五千元钱就这样打了水漂,这些对于一般的工薪家庭是无法承受的,但这又是中国传统中的一种避免不了。
同学的女儿很优秀,自己开了一个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感觉比她父亲的能力强,虽然父亲从事新闻媒体的行业,但是,经营与搞政治是两回事情,听一下孩子们的感言,就知道我们确实已经跟不上他们的观念,不过现实的想一下,到了这般年龄,也不需要自己的思想去迎合什么现实了,僵化也罢,顽固也罢,不影响孩子们的发展与进步足以,到这年龄有点性格不是一件坏事情。
我一直在想,这些年里面自己参加的婚礼不少,初婚的婚礼,二婚的婚礼,以及更复杂的婚礼,自己都经历过,总觉的婚礼没有什么新意,都在那里用一种“陈旧形式”去面对,特别是一些人把形式搞得如此之庞大,感觉本末倒置,形式大于内容,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不是说不要形式,但我更看好两个人的感情真挚,把结婚的形式搞得如此庞大,说句心里话自己总与敛财连在一起。
有一位朋友的孩子结婚,我坦诚地告诉朋友,一定把形式弄得简单一点,来的目的一个是贺喜,另一个目的是喝喜酒,围绕这两个目的就行了,他告诉我:这些已经考虑到了,但是,结果还是感觉无比的庸长,参加婚礼的人是百般无奈,直接影响的还是操办婚礼的家人,不可否认司仪也成为了制造这种庸长的罪魁祸首,就害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口才有多好,用肉麻的语言去恭维新人,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欺骗。
同学的证婚人,听介绍来自京城外交部,现在某国大使,照例说来这是一个有分量的嘉宾,而这位外交使节,用他的外交礼仪,面对小城这些百姓,不客气地说,他的证婚词讲了些什么没听见,但是,从时间上去算下来,讲了足足有二十分钟,已经不像是证婚,而是在想我们做爱国主义的教育课。
守着同学们再次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相互统一,一定要有新意,不要继续搞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事情,不然的话下次就不会参加类似的婚礼,同学们大多同意我的意见,但是,作为孩子的父母,在现实面前只有建议权,没有最终的决定权,让孩子们高兴,就要遵从于他们的看法和意见,我们只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
我很赞同胜利油田的结婚方式,在婚礼主持完之后的不长时间,大家就可以离开了,没必要把这种筵席拖得时间太长,在我的建议下,大家将必要的“主菜”吃完以后,在同学及他亲家过来表示感谢之后,便知趣的离开,坐在那里没什么话说,感觉更难过,我建议喝完喜酒,同学们凑到一起打扑克,找回学校时候的那种感觉,同学们十分赞同,回到打扑克的地方,时间是下午两点半钟,同学们娱乐完,回到家中的时间是下午五点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