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淘金者的悲怆

(2012-10-28 00:06:17)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感

淘金者的悲怆--看作家韩松礼的中篇小说《无人接机》有感

 

对于大众读者来说,作品除去它的思想性之外,关键的就是情节的引人入胜,相对于思想性比较强的作品,大多留给了哪些大作家和哲人,而百姓需要的文学作品,可以让思想性退其次之,他们更希望的是看到一个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故事,在故事中看到的那个人物,感觉是我们似乎十分熟悉,但又不确定是在哪见到过的这样的一些人物,他们各具特色,他们经历的那些事情既是那样的新奇,又是那样的熟悉,而他们的命运却又让读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吗?达到这般效果的作品,就应该算做是一部好作品了,我觉得作家韩松礼做到了这些。

 

我并不是说作家韩松礼的作品没有思想性,作品的思想性并不是一种刻意,而是作家通过他讲述的故事,塑造的人物,以及要表达的情感来表现,而作家韩松礼作品的特点就是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通过人物和情节的发展变化,让读者自己去理解作家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是对真善美的赞誉,还是对人生命运的再思考,读者自己去分析。

 

我一直说:作家韩松礼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讲述的故事,描写的人物,不用虚构,感觉就生活在我们身边,这源于他曾经有过的丰富工厂管理工作的特殊经历,在他记忆的脑海里涌动着成千上万个鲜活的人物,而这些人物表现出来的各种形态,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最真实写照,这也是作家永不枯竭创作源泉。

 

我不止一次的说过,作家韩松礼每一篇作品的人物都不是杜撰出来的,而是从我们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发掘出来的,他们的生活场景真真切切,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既有一个人独有个性的特点,同样这些人也带有一种大众的普遍性,这种具有鲜明个性和带有普遍性的大众人物的发掘,使作品有了思想性和代表性,有了它鲜明的特点。

 

凡是读过韩松礼作品的读者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只要你读了他的文字,你就有一种想“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想法,作品的素材来源于我们的真实生活,人物鲜活逼真,又恰到好处地选取了读者喜欢或者希望看到的结果,即便这个结果有时候让我们出乎意料之外,或者超乎了读者的想象,就像这部作品抖给读者的包袱一样,更多的人认为周明在国外奋斗了那么多年,回国以后一定是荣归故里,夫妻团圆,恩恩爱爱,岂不知,迎接他的却是一幅冷冰冰的面孔。

 

这种出人意料,是作家精心设计,精心安排,我想这就是作家的独具匠心所在,我在读这篇作品的最初,同样也在构想最后的结局一定是他们激情似火,重温旧梦的美好景象,而结局却不是这样,深爱着的人表现出来的冷漠,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几乎是悲剧性的结尾,表现出来了人生孤独命运的一种宿命。

 

我每次看韩松礼的作品,总会有一种在听大家说评书的感觉,总想听到最后,了解人物最终的命运会如何,都知道作品的思想性就蕴涵在作品之中,不仅如此,作家韩松礼的抖包袱的功夫绝非一般,出人意料也好,带着淡淡的忧伤也罢,一句话,你总会觉得无论怎样的结果都合情合理,有滋有味,韩松礼作品被人喜爱也就不足为奇了。

 

毫无疑问在我看来作家韩松礼的这部中篇小说《无人接机》是讲述一个淘金者的悲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悲剧性人物并不少见,只是很少有人将这些人物去表现和述说,在大众的认识中,那些淘金者曾经带着对改变生活的美好憧憬,飘洋过海,忍受着他们自己也不愿意提及的艰辛,用他们的血汗换来了所谓的幸福生活所需的物质基础,而现实却不这样为他们的理想而铺垫宽广的大道,在人是物非的现实中,他们希望得到的那些美好的愿望,已经绝然不同了,可以用理想破灭来表述。

 

看完这篇作品,让我想起自己身边的一些淘金者的朋友的经历,他们的现实生活就像作家写到的那样,经过了许多年艰苦的打拼,他们成为了我们感觉中“富足”的人,更多的人却忘记了一个不争的现实,他们失去了本应享受,却因理想而没有得到的曾经,他们的寒酸的奋斗历程,替代了本应是享受亲情与关爱。

 

金钱在曾经的大众的感觉里,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但是,真正经历了奋斗的历程,有了自己可以挥霍和付出的能力的时候,却发现原本不是自己曾有的想法,岁月已经将自己曾有的理想变得并不那样的光彩夺目,发现过去的情感,不再像以往那样引人入胜,美好岁月的感觉是不可复制的,过去了就意味着“遗失”。

 

作家韩松里创作的中篇小说《无人接机》,我认为题目就起的非常有意味,无人接机不单纯是一个行为,无人接机更多是一个预示,无人接机的内涵是无人理解和出人意料,最初出国谋生的想法非常之简单,为了自己美丽动人妻子,为了活泼可爱的女儿过上幸福的生活,丈夫周明到国外去闯荡,去挣国人不知道付出多少艰辛换来的金钱。淘金者还以为有了经济基础就一定会有幸福的未来,岂不知,像中国古语说的那样:“三年不见当亲不亲”,这是一个极严酷又无奈的现实。

 

作家既写出了淘金者理想的破灭,也写出他们在国外的无奈,谁会想想到那些出国淘金者的艰辛历程,他们经受的那些痛苦,即便他们在国外像作家描写的那样,为了生计遇到了救命恩人阿芳,他们就这样相互支撑的做过了十多年,但是,他们内心深处始终是有着自己的未来憧憬,那就是他们最初的理想的最终实现的一种期许,可是现实却不想他们最初想象的那样。

 

周明与依然在异国他乡的阿芳,都是为了自己家庭过上幸福生活美好梦想而漂泊在外的淘金者,相同的命运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相识,他们成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组合,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抱有的这种梦想,已经在他们与亲人的机场离别的那个刹那,已经开始背离他们的初衷,成为了最终悲剧性的一种必然。

作家在这篇作品中,在人物心理变化的细节描述上恰到好处,原本认为丈夫回国本是一件非常之大的事情,妻子也好,女儿也好,在他们的家庭里都是一件最大的事情,不仅仅是可贺可庆,然而,在无人接机的大命题之下,妻子为了自己的宠物而放弃到京城去接机,最初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个细节,到最后周明的妻子蓝梦,对自己十余年未见的丈夫表现出来的冷漠态度,像丈夫挑明美国的那位阿芳的简而言之,让我知道了这种巧妙安排合理性。

 

《无人接机》包袱抖得真好,看到最后才觉得作家这包袱抖得有水平,不仅仅是出人意料,深入地去思考,结局的景象其实一点不出乎意料,这是作家早已经精心设计好的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我们通过作家讲述给我们的这个故事,似乎我们知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些事情并不是虚构,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在悄然无声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即是一种必然,又是一种无奈,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变化的可能性,才有了这个故事主人公的后来面对的这些。

 

孤独是人命运的一种必然,我不知道作家在这个作品中是不是有意表达出这些,就我个人而言,作品所表达出来的就是人生孤独的一种必然,周明为之奋斗最后面临的孤独,周明妻子蓝梦苦苦坚守十几年经受的孤独,大洋彼岸与周明在一起的阿芳最终面临的孤独,都构成了人生孤独的必然的表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