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窥一见
管窥一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586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二百零六)

(2012-09-17 04:06:38)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在一次很小的聚会上,同桌的几位文人谈及了小城文化圈里面的一些人,最后好像把话题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在一些文人看来,这种文人的生存方式不太可取,至于他们说的生存方式,我不想在这里提及,有一点大家有共识,就是那位作家有潜质,也因为年轻前途无量,会须有一个好的机会,一夜成名,便会走出现在的困境,坐在那里想,如此残酷的现实,作家命运不是与卖彩票的很相近吗。

 

正因为看了那么多文化人的窘迫,自己才庆幸自己没有把生活的中心点放在这件事情上,这感悟来得比较早,所以自己全身从那个圈里面退了下来,回到体制之内,知道这是一个只要“本分”就可以生存的地方,当然,更知道咱不是一个当作家的料,就像我跟那些已经有了成就的文人讲述的那样,我不是作家,不过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我的自我定位就设立在这个方位上。

 

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更多致力于一生献给文学创作的人群,坦诚地说他们基本上都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这不是他们的志向的选择出问题,而是这片土地不适于这种理想的种子生存,可以生存下去的那些作家,都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他们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他们表现出来的那最顽强的生命力,是我们无法达到的,既有天分的客观存在,又有后天努力的现实,而我们似乎总是缺这缺那。

 

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现实社会里,文人的窘迫就更成为不得不为自己选择进行反思的一种无奈,看到身边那些苦苦挣扎的文学爱好者,在敬佩他们忍受清贫的同时,也为他们无法看到未来希望曙光而担忧。因为,我们心灵的无比高尚,抵不住现实物质生存的客观存在,精神是内心的养分,而物质是我们机体所需要的能源。

 

自己也曾经像若干致力于精神享乐至上的一些人一样,认为精神的最大满足,是可以弥补物质上的欠缺的,一度曾经讥笑过脑满肠肥的那些物质的人,现在知道我们感觉那些物质的人,也同样用我们看待她的感觉来认识我们,他们认为这种坚守是一种偏颇,在他们看来这种清贫的精神享受就是自欺欺人。,谁对谁错,无法判定,个从精神高度,一个从现实的物质角度。

 

现在知道一个人是可以坚守清贫的,意志的承受力我们是无法估量的,但是,让我们无法回避的是,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假如我们只考虑自己的“无所谓”,在没有其他自己周围人的存在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问题是我们这种坚守,会影响我们周边的一些人,我们的清贫影响了他们,例如自己的家人。

 

我见过太多这种窘困而引发份家庭战争,物质的社会,我们无法回避,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我们就要面对物质的生存,我们绝不应自己可以忍受的清贫,去要求家人一同坚守,志向是一个人的事情,更多人无法达到这样的心境,他们或许也知道精神是物质的副产物,在物质极大满足之后,精神需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事情。

 

假如我们曾经有过的那个物资贫乏的社会,精神至上的追求者,或许还是一些有志青年追寻的一种理想道路,大家都生活在相对的艰苦环境下,也就没有了“对比的落差”,还可以找到一种相近的平衡。问题是这些年已经过去,物质享乐的崇尚成为了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我们曾有的那些精神上的目标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表现最激烈的就是我们身边与我们最近的那些人。

 

话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那些苦苦挣扎的文学爱好者和文人,知道如此这样下去会让一些人疯掉,为生存自杀疯掉的屡见不鲜,现实生活就这样残酷,选择这样一条道路,或许就是要忍受清贫,甘愿吃苦,我想更多的人没有这种准备,他们看到更多的是那些已经成名作家的风光无限,他们不知道这是极少数的一种客观现实。

 

对艺术的献身本身是没有功利性在其中的,或许在没选择之前,可能一些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一旦走上了这条道路,真正感受这种“耐得住寂寞”却是另一个问题,这也许就是困惑许多人的现实问题,不否认在很多年之前,我就“隐身而退”,向现实低头,寻求“曲线救国”的道路。知道对于更多人的这种“虚荣”的选择,最终要承受的代价是“无法承受之轻”。

 

其实,现实社会里面大家帮一个人是一件很简单,也很容易的事情,知道这个作家有潜质,但生活暂时地有困难,大家共同伸手帮助一下,解决它暂时的困难,让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感觉应该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而现实呈现给我们的是不仅仅是一两个人,更多的人都是如此的状态,让我们无从伸手,也正因为这样让我想到了这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