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半岛诗坛”成立八周庆典仪式有感
(2012-05-28 00:17: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参加“半岛诗坛”成立八周
暨《半岛诗坛2011年度诗选》发行仪式有感
小城半岛诗坛版主,当然也是国内著名诗人,极具良知的人民教师,同样是我们小城“花石楼诗社”的主力干将邵竹君老师,电话通知我参加定于二零一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在小城某地举办的一项有关于诗歌方面的活动,邵老师的通知就是命令,不仅仅是对邵老师的工作支持,也是对小城诗歌爱好者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次很好的,近距离接触诗人,向他们的学习机会。
身为小城“半岛诗坛”版主的诗人邵竹君,正是有了他对诗歌的那种情感和热情,他为我们的小城诗人们和爱好者,开辟了一块为诗歌交流和展示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汇集了省内外和小城的诸多诗歌作者,也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小城的诗坛变得有声有色,可以说“半岛诗坛”的影响力非同凡响,而身为版主的诗人邵竹君,对诗歌的贡献功不可没。
八年的“半岛诗坛”就像《半岛诗坛2012年度诗选》的序言中写到的那样:“风雨八载,耕耘八载。半岛诗坛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诞生、成长,众多诗人、诗爱者将心血与汗水、关注与期望倾注期间,终于使其成长为全国有影响的诗歌论坛之一。现实的,梦幻的;社会的,心灵的;国内的,国际的;过去的,未来的……纷纷煽动者诗歌的翅膀,让情感的色彩和语言的手臂尽情舞蹈,让解放的内心和松绑的喉咙放声歌唱。”
这是多么美丽的词语描绘,它就是一首诗,把我们小城诗人的情怀抒发,作为具有近代诗歌传统的城市,青岛曾拥抱过闻一多、王统照、臧克家等著名诗人,他们与沈从文、老舍、洪深、梁实秋等著名学者齐聚岛城,共同创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高峰,青岛、北京、上海成为当时全国的三大文化中心。而今天这些丰富多彩的诗歌活动,就是最好的例证。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一直到进入新世纪的今天,这些年里面,由于诗歌的影响力和诗人在在国内的地位,可以说我们小城是一个不乏诗人的城市。不会忘记进入80年代的中国,诗歌受宠,诗人也受宠,报刊上如果刊发诗歌专号,一定洛阳纸贵。在东海之滨的青岛,诗歌是大行其道。室内五区到底多少人写诗,是难以统计的数字。写诗的对诗歌的热情如火一般,不分昼夜地在各个角落地燃烧。
而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诗歌并没有随着市场经济大潮而被湮没,诗歌依然被我们这座带有浓浓诗意,充满浪漫色彩,不乏优秀诗人的城市继承和发展,诗人用他们纯洁和坚韧的坚守,凝聚心血创作这一首首精美的诗篇,这些都成为了我们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符号,这座城市充溢着诗情画意。
在“半岛诗坛”成立八周年庆典暨《半岛诗坛2012年度诗选》发行仪式上,看到了来自全市各不同行业的“半岛诗坛”的近百位诗人,同样也喜获他们馈赠的《半岛诗坛2012年度诗选》。这次活动无疑会像《青岛文学》小说编辑,作家,诗人,“花市楼诗社”负责人高建刚说的那样:“这样的文学活动,一定会被我们这个充满着浪漫,凝聚深厚文化氛围的城市而记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