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那点事之四(糖果和水果)
(2012-01-22 00:56: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节日遐思 |
计划经济年代留给我们的记忆太多的东西,酸甜苦辣一应俱全,但实话实说,哪会的幸福感觉是真真切切的,不像现在什么都不缺了,唯一缺的就是真真切切的幸福感觉,到商场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几乎就是熟视无睹,直奔主题,买完就走,没有什么让我可以让我驻足流连忘返的物品。
小时候过节,出去可以穿上新衣服,吃上很长时间吃不到的鸡鸭鱼肉之美的美味佳肴,更让孩子期待的是可以得到家长分给你的几粒糖果,特别是家里面有人来,家长为客人端上来的瓜子和糖果的盘子,特别重要的客人还会端上水果盘子,自己那双眼从此就不会离开这几个盘子,现在知道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大人的了解之下,大人守着客人不好意思训孩子,便客气地拿起一块糖果,让孩子离开房间,说是大人的事孩子躲远点。
达到目的的孩子,跑到院子里面把大人给的糖果放到口袋里面,希望将这种幸福的甜蜜延长到很多天以后,但是,遇到小伙伴在你面前故意地拿出糖果剥开放到嘴里面的时候,自己也会很虚荣地,从自己的口袋里面拿出糖果,很“争气”地大摇大摆地吃起来,这种虚荣的满足感觉很值得。
没过多长时间,自己这种满足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后悔跟他们比阔气,看到小伙伴不停地拿出糖果,自己知道无论如何是比不过他们,早知道自己装穷该多好,等他们都吃完了以后,再拿出来,那时的效果决然就不一样了,别忘了那个物资绝对匮乏的时期,谁有好吃的东西,谁就有人缘,就会身后有一帮子小伙伴,现在知道那是功利主义在作怪,是为了得到自己得不到的物品所做出的举动。
大概是自己上小学的时候,自己记得很清楚,每年春节大人都会分给我们孩子几块糖,因为糖果同样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供应商品,一年也就是一斤的样子,假如敞开让孩子去吃,估计二小时就会吃光,所以大人买回来糖果,绝对是要藏起来的,不得大年三十的晚上是不会拿出来分给孩子们的,大年三十吃完晚饭以后,期待着大人的赏赐,那时候没有压岁钱这一说,分糖果就是最大的赏赐。
大人根据孩子这一年来的表现,分配给不同数目的糖果,现在知道这叫赏罚分明,可是看到哥哥分的比自己多好几块糖,心里面也会不平衡,但是,自己不敢表示出来,拿着分给孩子的糖果,表现出感恩戴德的样子,回到自己的房间,将这些糖果放在自己的枕头底下,等晚上睡觉上床以后,会拿出一块,剥开糖纸用舌头去舔舐一下,那种甜美的感觉从心里面生出来,之后再讲糖果包好,期待第二天继续的享用。
至于过节的水果记忆,也不过是国光苹果的记忆,每年好像老父亲的部队里都会分一两筐国光苹果,大人严肃告诉我们,这些苹果是过节时候用的,拿回来的一两天会得到一两个尝尝,之后就被锁到仓库里面,等到过节时候才可以继续享用,等到过节时候,感觉水果已经并不是那样诱人了,毕竟好吃的多了,对水果就感觉变得无关紧要了。
其实,自己知道春节过后,水果就不被看成是“看管物品”,毕竟水果有保存期,春节时候从筐子里拿苹果,经常会见到已经坏的苹果,大人知道在放下去也就会还得更多,所以节过完以后,几乎每天都可以分到一个水果吃,自己那时候馋得厉害,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多吃多占,水果筐子是用藤条绑的,自己趁大人不注意是小刀隔断一两个藤条,露出可以伸进手的缝隙,自己手小,很容易伸进手去,所以自己经常趁大人不在的时候,到仓库里“顺”一个出来,洗也不洗跑到院子里偷偷的吃掉。像这样的事情不是我一个人的专利,发现自己身边的小伙伴大多也是如此,所以在某一天大家高兴,谈及这些事情的时候,一起交流经验时发现是如此的一致,大家会发出会心的笑声来,当然,有的小伙伴睁不开死羊眼,被家里面大人发现,挨揍的事情也经常地发生。
那时候吃所有的食物都有一种特美的感觉,糖果的甜甜到心里,水果的美也没在心里面,所以对这些物品的期盼也是从心里面发出来的,美得真真切切,想的是抓耳挠腮,而到了如今,感觉什么也不缺了,想吃什么都可以,发现失去了对美味的想法,家里面的水果放在那里几乎可以用熟视无睹来形容,没有了胃口,也失去了幸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