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那点事之二(年货)

(2012-01-20 03:51:41)
标签:

杂谈

分类: 节日遐思

现在知道过年就是大吃大喝根源,所有好吃的在这几天里面全都去品尝,吃个肚包腰圆,才可以显示出来生活的富足和幸福,实际上这是最不科学的做法,都知道细水长流的道理,但是,贫穷的国人还是将自己对生活的改善放在这几天的时间里,知道细水长流不可能,只能满足这几天的需求,毕竟那会是计划经济,当然,也不否认到现在依然有很多生活在类似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百姓。

 

对吃的感觉自己非常之清楚,虽然这方面的文字看的不少,觉得每每看到回忆小时候吃的文字,感觉就是在写我,小时候自己只有一个心眼就是吃,也许自己的身体素质跟别人说的那样很好,也得益于从小对吃的迷恋,吃出一个身体强壮,有的时候大人都说:你什么时候把学习像想吃的那样下功夫该多好呀。

 

记得上学的时候,春节前总会让孩子们去买过年的计划用品,例如鸡蛋、猪肉,计划的海鲜鱼类物品,还有就是每户每年春节的啤酒和香烟,那时候自己既不抽烟,更不喝酒,对这些物品心里面有一种天生的反感,但是,大人还是让你买回来,不是为了孩子们喝,而是为了客人的到来。

 

最让我头痛的是每年的春节买回来的一个猪头,军属每年的特殊供应就是多了一个猪头,提着满脸猪毛的猪头,心里面知道自己又有事情可干了,大人上班走之前,就会将摘猪毛这个最让人头痛的活交代给你,放在翻出里的那把铁质镊子,成为了你的工具,看着面目可憎的大猪头,觉得它既讨厌又恶心。

 

一天的时间也未必完成这项工作,主要的是猪毛比较坚硬,摘起来费力不说,手一旦沾上猪油会发滑,摘起来就更费力气,再加上小朋友不停地叫你出去玩,所以一个猪头要摘一两天的时间,假如不是大人发火,估计一周也摘不完,猪脸上褶皱的地方的毛最不好摘,还有就是将猪头砍成两半时候,要费很大的力气。

 

老母亲对烹饪有一套,摘好的猪头交到她的手里,很快便成为了诱人的猪头肉了,味道绝对正宗,一旦成为了成品,也就勾起了自己的食欲,趁着家人不注意的当口,用自己脏兮兮的小手,拽一块下来,放到嘴里面,充分享受鲜美油腻的感觉,因为自己知道很快这些物品就会放到“神秘”的地方,再见到它的时候只有过年期间了。

 

摘完猪头接下来就是帮助大人蒸馒头了,虽然我们家里面人口相对比较少,但是,每年蒸的馒头数量感觉一点不少,后来知道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家吃,我母亲的亲戚也会送去一些,过去不象现在送物品的规格之高,那时候面粉也是计划供应,白面馒头也如同点心送给亲戚,所以蒸馒头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后来母亲教给我发面蒸馒头,一度这件事情成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正因为自己有了这门手艺,在工作以后在单位上有所展示,让老职工刮目相看,在他们的感觉里,我们这些部队大院里的孩子都是一些公子哥,其实,更多的人与部队大院外百姓的生活别无二致,生活困难的不在少数。

 

在面食里面自己最偏爱的就是糖三角,俗称:糖包,哪会吃甜食也同样是一种奢侈,糖也是定量供应的,不可能满足孩子们对糖的需要,为了节省白面唐,包糖宝的时候在白糖里面还要加入面粉,减少对糖的食用,而包豆包的时候,豆沙馅好像是用糖精水勾兑的,反正那中天滋味不是很好吃。

 

做卡花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到现在估计母亲家里面还留着从前的卡花模子,将揉好的面团恰成磨具需要的大小,揉搓以后放到磨具里面,经轻轻地按压,之后将面团扣出来,一个鱼形的卡画面头就出炉了,觉得很有意思,但那时候还没有从民俗学的角度去认识这些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现在知道鱼型是百姓没钱买鱼,而刻意做出来的替代物品,寓意着吉庆有余的意思。至于寿桃的寓意就更不用说了,一句话,过年的食物都以吉庆来表现。

 

现在既不需要自己亲手去做什么食物了,也没有觉得特别想吃的东西,对糖的感觉已经是彻底的没戏了,尿糖高限制了对糖的依赖,至于馒头大米之类的食品,自己从来不去挑选,看到单位里发的蒸好的馒头,再也不用摘猪毛的肉制品,别人都给你做好了,你只等着打开吃现成的即可,更多的时间闲出来,可以干点其它的事情,这也许是一种进步,但是,感觉年的味道也降低了,没有了期盼和过程,自然也就没有了兴奋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