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百七十一)
(2011-10-14 00:16:3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闲侃 |
和京城的朋友谈的比较投缘,这缘于他的水平高,总可以用高屋建瓴的方式,启发你了解一些事情的真正含义,听了他的分析和讲解,有豁然开朗的感受,自然也愿意主动找他聊一些事情,我们因为没有利益观系,所以可以就广泛的问题去深聊,不怕得罪谁。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十分认真的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却没有向我们价值判断的那样,好人有好报,似乎命运总和他开玩笑,每当他工作有了成绩的时候,也就是他将要离开的时候,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巧合,在我们认识期间,我亲眼看到的就有几次,而每次的调整,总会让他用一段时间去适应,这种适应从工作角度上去说,是尽快进入角色,用我的感觉,是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倒好,他的内心自我修复功能比较“健全”,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将自己的心情调整到位,这是我学不来的。
在我来看朋友的这种现象出现,正体现了我们的体制里的问题,一个好干部,一个勤勤恳恳做事的人,有了一点成绩,作为领导应该主动地表扬和鼓励才是,而事情往往成为了,多干事,必有失的状态,那些妒贤嫉能的人,对一个人的这种能力产生的妒忌,变成了加害于他人的一种谋略,我们的领导应该是明察秋毫,但是,往往忠良就被小人给加害。
更有甚者,一些人成为了党同伐异的牺牲品,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大,不管你是对谁负责人,一朝君子一朝臣,新官上任以后,上任的心腹,一律一鞭子赶下,用“武大郎开店,高的一概不要”的用人原则,将属于上一任的“精兵强将”强制性地赶走,我想我的那位朋友也深陷这种“怪圈”之中。
他经历的比我多,感受自然比我强列,每每提及这些事情的时候,他总是用他特有的那种沉稳,应对我的咄咄逼人,听他周边的同事说起过这些,但是,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忠良不多,小鬼盛行,要不然日本鬼子区区几个鸟人侵略中国,要不是二鬼子盛行,中国战场还不知道是怎样一个结局。
跟朋友开玩笑,说:我这个人从表面上去看,在职期间的领导都对我不感冒,认为这个人有点矫情,有点“咄咄逼人”,有点不听使唤,所以离你很远很远,觉得靠近你是一件很不情愿的事情,其实我也没有主动与他们接近的愿望,只是把自己的观点陈述一下而已,咱知道你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意外”,到这年龄无非就是一个“稳守”。
好了,这些所谓的当官的一任很快就到了,他们真的下来了,没有了自己曾经有过的权利,他们也就学会了客观去看待问题,他发现你并不是在位时想象的那样,说出去的话是为了本身工作的远处着想,是有建设性的意见,是可以去“合理采用”的,你在他的心目中有了一点轮廓,后来随着交往的加深,他认为你是一个可以交往的对象。
自己被一些人认可,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用我的话说:各位你们早干什么去了,当初把自己列为异己,避开的想法,躲之不及的想法,哪有时间去分析你讲话的内涵本质是什么,让他离得越远越好,真的应了那句话说:这个人像癞蛤蟆跳脚背上,不咬人,各样人。咱都到了癞蛤蟆级别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讲句实话,现在害怕两种人的变化,一个是往上走,已经成为定局的人,这种人一旦担任了大官,切忌记住,一定要远离他们,因为内心的变化,随着地位的变化,自然而然地产生心理的变化,再像以前称兄道弟,就是犯不讲政治的错误,记得有一个领导,当初与另一个大领导私交甚好,哪位大领导成为了显赫的人物,正巧到哪里考察,这位先生还把曾经的那种兄弟感觉拿出来,用称兄道弟的方式接待,随后就成为了不讲政治的“牺牲品”。
我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多一个干部,就少一个朋友,这不是,自己有一个朋友当官了,原本想去个电话祝贺一下,一贯电话绝对畅通的他,也开始了“打死也不接”玩法,看来自己又暂时失去了这位朋友,估计他只有两年后从哪个位置上下来,才会“回归自我”,才不会“狗眼看人低”,在我们生活的大环境里,这种不正常已经成为了一种定式,全他妈的让那帮子小人给抬上去的。在官场里迷失自己很快,当一个清醒的官,到是一件非常之难的事情,这真的是一种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