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影片《观音山》有感
(2011-05-15 08:33:12)
标签:
杂谈 |
分类: 音评影论 |
假如自己一时看不进去书,最好的休闲办法就是看光盘,或者在电视里面找一个让你感兴趣的节目,不仅你能有所收获,而且还会使得以良好的心情的状态,当然,你的身体不允许这样,睡眠也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这是自己近些年里面一贯采取的一种“休闲办法”,感觉很有效,读书的感想与观影片的感想有相同的地方。
最早知道国产故事片《观音山》在日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和“最佳女主角奖”,自己就一直关注光盘的消息,在卖场里看到了这个片子的光盘,没有二话,买下。也并不是因为获奖就一定要买,其实自己喜欢范冰冰的演技,也是要买回来“细品”原因之一,她曾主演的《苹果》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而这部《观音山》号称是《苹果》的姊妹篇,对自己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利用晚上自己在家的当口,坐在那里认真看完了这部不是很好看懂的影片,感觉导演挖掘的这个关于生命、爱情题材的作品,下了一番功夫,而且通过影片诠释得很好,即便没有我们通常百姓需要的那些生活场景,而选择了几个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他们并非正常的对生活的那种态度,来表现导演和作者对生命和爱情的诠释。
故事发生地应该是在四川成都附近的一个小城里面,有这样三个年轻人,因为有相近的家庭背景,放弃了学业,漂泊在社会之中,一个是酒吧女歌手南风(由范冰冰主演),一个是不满父亲对母亲的“绝情”,而迷茫的青年丁波,在一个就是富家子弟,而不愿意与家人在一起的胖子肥皂,他们三个人相守在一起,成为了混迹社会里面的年轻一族,用现在大人的话讲,属于不良少年之列。
酒吧歌手南风,家里面父亲酗酒成性,喝了酒对妻子施行暴力,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结识了同样不满父亲所作所为的丁波,而且在交往中越来越喜欢上这个讲义气,能拼命地帅气的年轻人,当然,还有一直跟着丁波的胖子肥皂,同病相怜它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丁波开“摩的”挣钱维持生活,母亲去世以后,父亲的再婚让他对家彻底失去了兴趣,而南风则是在酒吧里靠唱歌挣钱。
三个命运基本相同的年轻人,走到一起非常的自然,之后导演有意识地,表现了他们年轻人讲义气,不要命的事情,为了朋友他们可以不惜一切地豁出去,特别表现了南风为了管一帮社会闲杂人员,要回肥皂被抢的款项,她不惜用自残的方法,让对方感到了害怕,乖乖地把抢来的钱还了,虽然表现手法很血腥,但是这位故事往后的发展而做的很有效的铺垫。
在这之后,他们在铁路旁边一起居住的房子,因拆迁不能继续租住,他们在报纸的广告中找到了一个新的住处,这个房东自己,是一个老女人,最初他们住进来,感觉这个老女人怪怪的,随着对这个老女人的认识和发现,知道这个房东是一个非常不幸的女人,她中年丧父丧子,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就在他们来到的不长时间里面,经历了她因绝望生活自杀的场面,这几个年轻人把她送进了医院,抢救了过来,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们用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开导这位不幸的阿姨,有了一定的成效。
逐渐这位不幸的阿姨,开始留意关注着三个与她命运相差无几的孩子,片子到这里似乎是给了观众一种释然的感觉,认为这个不幸的女人终于醒悟了,其实,这是导演有意的安排,把镜头开始瞄准这三个年轻人,南方在一次演出时,不慎将手里面的物件甩出,砸伤了当地社会上的人,他们不仅不让南方继续演唱,还提出了两万块钱的赔偿要求,为了尽快地摆脱,社会闲杂人员的纠缠,他们在一次“意外”中,发现了房东的存款,先借用一下,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就这样先把赔偿的款交上了,从此他们开始了打工还钱的日子。
在这过程中,南风发现了自己最喜爱的丁波,在夜总会与另外一个女孩子激情洋溢,这让她感觉非常的难过,他对丁波看不懂她的心扉而痛苦流泪,之后就是回避,在之后她又回来了继续厮守在了一起,其实,丁波并不是不喜欢南风,而是自小看到自己年轻漂亮的母亲,经常被自己的父亲冷落,误以为假如对一个人好,会变得像父亲那样,所以迟迟没有对自己心爱的女孩子南风有所表示。
丁波的母亲去世以后,丁波的父亲再嫁,这也是他们父子之间产生隔阂的原因之一,其实,到最后导演将孩子对父亲的那种感受做了交代,在母亲病重期间,父亲没有出现在医院里面,并非是孩子想象到的去找新欢去了,而是为了救妻子,四处去借钱去了,用丁波父亲的话说,你母亲病危的时候,我正规在别人面前,等待着他们发善心。导演用这样一种方式,揭示了父爱的厚重。
在这之后,房东阿姨发现了孩子们偷她存款的事情,用她最大的母爱的心,原谅了孩子们的做法,并带着他们四处参观,其中一个地点就是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现场,那里的惨不忍睹的场面,其实是对活人的一种教育,是对生命的一种反思,人在自然里面是那样的渺小。在这之后,他们又来到了附近山的观音山里面,一起帮助那里被震坏的庙宇重新捡起来,知道这是导演或作者对生命的一种反思,人塑的佛像,建的庙宇,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让现实社会的人明白其中的禅意,导演有意识地让阿姨与看佛庙的僧人,有一大段关于生命的不同见解,阿姨始终是表明,俗人对很多东西都放不下,也就告诉观众,痛苦就是因为放不下而产生的。
最有意思的是,在修建佛庙的过程中,南风和丁波产生了真切的情感,并一起度过了欲河,在他们逐渐地了解这个世界以后,他们的结合是对生命的一种赞美,在这里欲望成为了生命的希望,就像阿奎那在他的《神学大全》中描绘得那样:“纯洁的美德使人善于思考,性欢乐使心灵感知实际目标。”而在这时候,阿姨却在一夜的深思熟虑以后,黎明她一人攀到了观音山瀑布的地方,在那里他与四处找她的三个年轻人挥手致意,最后选选择了与家人同在一起的路,从高山峻岭上一跃而下。
影片的最后,三个孩子在列车的车厢里面,倦缩在一起,向着他们自己也把握不了的那个城市前行,影片到此完结。
导演对生命的思考,用了阿姨这样一个摹本,当然,观众自己的感觉,也是一个摹本,如何是好,导演把感受留给了观众,观音山具有的佛性,需要观众自己去禅悟。让我想起了休谟在他的《宗教自然史》一书中曾经说过的那段话:“我们处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它像是一个巨大的戏院,在那里,每一事件发生的动机和原因完全掩而不露,我们一无所知;我们既无足够的智慧去预见,也无力量去阻止未来的事件,我们不断地受到灾害的威胁。我们在生与死、健康与疾病、丰富与缺乏之间永远摇摆不决,它们是隐秘、未知的原因在人类中间分配的,它们的活动是无法预料的,永远不可理解的。”当然我也支持桑塔亚耶在《理性生活》一书中对生命的看法,他说:“幸福是生活的唯一鼓励;在幸福丧失的地方,存在仍继续着疯狂的、可悲的实验。”三个年轻人奔向幸福生活,阿姨则是选择了继续上演人间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