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订婚
(2011-03-18 06:53:1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闲侃 |
开篇说的几句话:在阅人阅己的博客上,看到她写自己的一位亲戚订婚的事情,觉得这位山东媳妇有点过,岂不知,现在订婚的行情,已经发生了更要命的变化,男方要娶个媳妇,估计要花费上百万元,对于工薪阶层来讲,就是倾家荡产,对于有钱的人来说,也不敢说是轻松的一件事情,我回复道:“哈哈,大妹子,你说的订婚行情,是两年前的事情了,现在是十万挑一了,房子更不在话下,粗算下来,一对小情侣结婚的费用最少也要一百多万。万幸自己早在二十多年前完成了“娶亲大业”,假如到现在,只有手淫的份了。过两天我会贴一篇,已经写好的有关订亲的博文,请妹妹指正。”
说订婚
真搞不懂订婚的习俗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到现在订婚成为了年轻人一个很大的负担,这个负担随着崇尚金钱风气的越演愈裂,同样变得变本加厉,直接考验`每一个家庭,特别是工薪族家庭的心理承受底线,这种奢靡之风,并不是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在我看这是一个极大的倒退,是拜金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他们眼里看来,金钱的拥有,比爱情更实际一点。
那天晚上,与朋友聊天,说起这个话题,朋友的表情,感觉就是一脸的无奈,还好,朋友的家境在工薪阶层之上,朋友的孩子,与我的孩子年龄相仿,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这位朋友对家里面心重,特别是对孩子的婚姻大事更是牵肠挂肚,孩子总算是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女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磨合,有了相守一生的愿望,谈婚论嫁成为了两家人共同关心的事情,当然也面临着订婚的问题。
现在年轻人谈恋爱,是两个年轻人自己的事情,一旦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就不是两个年轻人的事情了,成为了两家大人的事情,约定俗成的订婚仪式,也就牵出了订婚的李道来了,如何为好?朋友说:咱不是一个不讲“习俗”的家庭,民俗中的约定俗成,咱不说二话,前几年,订婚的价格还算是相对公平,但是,这几年突飞猛进的涨法,让我们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例如,一年前订婚的钱,六万一千八百元,是最高的订婚款项了,到了今年,这个数目成为了,最低的数目了。现在最基本的数额是十万零一千为基数(十万挑一的含义)。
靠,真看不懂现在的社会风尚了,订婚不就是让两家老人知道,孩子们已经相亲相爱了,有意相思相守一生的愿望了,就不要再给他们介绍对象了,用小城的土话叫:胚下了。确定两个人的未来发展趋向,建立两家人的这种亲家关系,怎么到现在给我一种出卖孩子的感觉。
订婚钱拿出去,到底要干什么?自己真的不明白,问朋友,朋友也感觉似懂非懂,他说:“给亲家的订婚钱,一般要返回男方家一点(据说最多返回一万元),其余的女方家里面就留下了,好的全部给孩子,经济条件差一点的,就全当成是养育孩子的辛苦钱。”我在想,这不就是用这些钱把孩子给卖了。
虽然,女方家里面按照要求,要准备家电之类的结婚物品,但是,男方家里面,要为孩子准备他们的居住的房子,在我们小城里当下买一套房子,那可不是一笔小的费用,这一个大的花销就让一家人接近于“倾家荡产”的地步,再加上房屋的装修,婚庆典礼的费用,算下来绝对是沉重的负担。
说到这里,我们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我们当初的婚姻,在我的记忆力,订婚的钱大概是二百元,那时候自己的工资三十多元(不包括奖金和福利),房子是单位分配的,这样算下来订婚钱,占自己全年工资的百分之五十,而现在按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三万元年薪计算,朋友给亲家出的订婚前六万一千八,是一个职工的年工资的百分之二百,再加上现在没有了福利分房,这样算下来,就可以知道家庭在承担孩子婚姻事情上的负担是多么的沉重。
在座的另一个朋友,更直白地告诉我们,他结婚时所有的花销,只有家里人一次性“拨付”的一千五百元整,从结婚典礼,到结婚宴请,以至于家里面的设备添置,以至于他们以后的生活需要,都精打细算地算在里面,订婚的钱根本就没考虑过,也没觉得这些年有什么不好,感觉现在的社会风气有点胡来的味道。
问题不在于钱出的多与少,即便承认订婚是民俗中的一种约定俗成,我们必须去接受,关键是钱能不能确保两个年轻人的爱情天长地久,金钱与感情之间,是不是有一种必然的联系,钱越多,感情就越深,我看这未必。建立在经济关系上的情感,最不靠谱,也最不牢固,我始终是这样去认识的。
这不朋友跟我们接着说:儿媳妇不知道又听那位高人指点`,打电话给朋友的儿子,说:觉得六万一千八接受不了,最起码要八万一千八。儿子一听这些就急了,明确跟女朋友申明,六万一千八是他的承受能力的底线,假如你一定这样的坚持,只好说拜拜。好在最后经过沟通,女孩子收回了新的要求,孩子的婚姻继续往下进行,但是,你不感觉这种情感的基础,是不是太薄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