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兔年春节之高中同学(八)---女同学们

标签:
杂谈 |
分类: 节日遐思 |
第一位女同学:这次聚会来的其她女同学,可以说我们并不熟悉,这并不是因为我的原因,上学那会论年龄,我估计算是班上最小的,与她们的年龄小整整一岁还多,不知道这种年龄上的差距,是怎么回事,到了学校,这种现状已经是既定事实了。
在女同学的眼里,这个“小毛头”不属于她们关注的对象,用中国传统的说法:“鸡狗不合”,她们绝大多数是属鸡的,而我是属狗的,自然这种观念的影响,也限定了我们之间的往来,与他们之间更多的接触,也就是印象中,不像是我们班里面的有的男同学,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了他们的“保护神”
坐在我身边的那位女同学,是我们家掌柜的小学同学,她们之间比较熟悉,我们在高中的两年多时间里,几乎是彼此没过几句话,自然就没有更深的印象,那时我叫她外号,还是直呼其大名已经忘了,现在姑且叫她“F同学”吧。好像他妹妹的名气比她大,是小城里面一个著名理发店里的著名理发师,也是一个劳动模范。
毕业以后,听我们班里的男同学告诉我,那位女同学分配在公交公司,当上了一位乘务员,而且就在我们非常熟悉,也是我回家时经常坐的那路线上的乘务员,自己心里还想,假如上下班可以遇见她就好了,在同学的面子上,怎么也可以得到免票的待遇,遗憾的是这些年里,几乎没太遇到她的车,而这次高中同学聚会,得知她已经退休,正在家里面相夫教子,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
第二位女同学:我们班里的那位男画家,喜欢叫我们班里的一个女生为“珠珠”,在我的印象中,这个女同学貌相那时候算是不错,记忆最深刻的是她的眼睛,和她开朗的性格,我跟着那位画家,在高中时期曾到过她们家里面,现在知道我们的那位画家对他有好感,其实不仅仅是对他,后来听说,他对我们班里面的另外几个女同学,也相当得不错,靠,人家在三十多年前,就学会了广泛接触,重点培养的与时俱进的思路,咱那会还是跟着混吃混喝的孩子。
后来工作以后,听说她工作的单位,离我们单位不远处。是一个针织行业里的工厂,我还曾经陪着同学,到过她们厂里找过她,找没找到,记不清楚了,倒是后来,我从事工会工作,在遇到纺织局工会领导时,还向他们讲述过自己同学的单位,后来知道,那时她已经离开那里了,毕业以后,觉得这个同学也有她的特点和可爱之处,特别是那让人无法忘记的爽朗笑声,和她那双大眼睛。
这次到来,已经完全颠覆了我最初的印象,也只有通过她的笑声,能找回曾经的感觉和记忆,她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前半段与我讲述的几乎是一样,后面她讲了自己的第二次婚姻,深情描述了她目前依然沉浸在幸福的归宿之中,她的坦诚和直白,让我找回了曾经对她的好感
第三位女同学:她的个子,可以用人高马大来形容,她上学期间有一个绰号:大老婆,知道她的善良和憨厚,不会计较男同学那种损人的叫法,我们的画家同学,对他情有独钟,也是跟着他,到过这个人高马大的女同学家里面,感觉她的成熟,似乎在学校期间,就已经感觉到了,无论是在乡下学农过程中,还是在学工的工厂里,每每听到对她的评述,都是一个细心体贴,富有爱心的人,有点像一位老大姐的味道。
其实,上述的这些看法,是自己的错误看法,那时的她,依然怀着纯真,怀着自己的美好梦想,去拼搏着,去追寻着,我看到的成熟,不过是她在家庭背景下的一种能力的表现,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然她不是穷人的孩子,但是,我依然感觉到,她承担家里面的劳作,已经是成手了。
她的自我讲述,我分了神,没听清楚她曾经的工作单位,但是,她像其她女同学一样,也已经退休了,正在准备成为准婆婆。她也是我们高中同学聚会时,必须邀请参加同学之一,而上次的聚会,就因为她要面见儿媳妇而告假。
在学校期间,她并没有显露出她的自身特长,倒是退休以后的她,称为了市老年歌舞队,腰鼓队,扇子舞队的主力队员,据说是在电视上经常露面,成为了老年文化艺术队里面的最活跃分子之一,当同学们问及这方面的事情时候,她脸上流露出来的那种幸福的笑容,知道她的价值,在时隔三十五年以后,得以展示,得以发挥,得以被现在的人所认可,为有这样开朗性格的同学,而感到骄傲。
第四位女同学:她应该姓张,但是,我几乎忘了她的一切,自己坐在那里使劲地去想她,但是,没有清晰的信号,传递到脑海里面,兴许是自己在学校期间,与之没有正面的交流,现在看到她瞪着那双大眼睛,自己还在想,班里面女同学大眼睛的被我“侦察”的差不多,竟然有这样一双大眼睛被遗漏,看来就象古语说的那样: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第五位女同学:关于她,我就不想用更多的笔墨,在这里描述了,我称她的绰号为:“万人迷”,就可以让人猜想到,她在学生时代的有名程度,我也曾经用心地写了,自己知道的那些事情,现在想想,假如自己那时有一点感觉的话,我想自己绝对会参加到追逐,或争夺的大军里面,遗憾的是,那会没有任何感觉,倒是看到他们的那种激烈追逐,觉得很有意思,特别是让“万人迷”,把我们班干部迷到了“五迷三道”的程度,觉得不可思议,不就是一个女同学吗?
自己工作以后,特别是开启欲之后的时间里,自己理解了同学曾经有的那种痴狂,确实这位女同学有她独特的,也是绝无仅有优越条件,一个绝对革命的家庭,当然也是优越富裕的革命家庭,这个家庭的主人,在那个时期,可以让一个名不经传的人,赫然而起,因为他的影响力和资历,做到这些应该说是轻而易举,家长是相当一级的老革命,那些痴迷的人,何尝不想走这样的捷径,不过是万人迷,没有这样的想法,那时的她依然是纯朴的,天真浪漫的。
其实,现在用功利和世俗的标准去看,这位女同学的现在,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富贵荣华,可是现实生活就是这样,你认为的那些,不过是你认为而已,生活的路,最终要回归到自然状态,无论你的那场爱情,是多么的震撼和惊世骇俗,在日后都会在时间的长河里,沉浸到我们记忆的深处,假如没有一个特定的环境,勾起我们这种得曾经的回味,更多的人又谁会提及这些,并不是我们对爱的背叛,而是我们内心里的一个更高需求的需要,就像那个广告词说的那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自认为“万人迷”与我关系最好的女同学,现在敢说这些,要是在那时,绝对会被人打死一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