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兔年大年初三

(2011-02-06 00:11:15)
标签:

杂谈

分类: 节日遐思

按传统习俗,好像这一天应该是回娘家的日子,从娘家回来以后,这个年也就算过完了,当然,也有初二半夜送年的,地域的不一样,形成了不一样的习俗,但总的感觉,前后不差一天的时间,从心里面大家知道,热热闹闹的春节,就这样轰轰烈烈的来,悄然无声的过去,一切依然。

 

在我的记忆中,就没有初三回娘家的印象,年轻时,在家里面过年,没媳妇,不存在这些习俗的沿袭,到了咱谈婚论嫁的时候,成为了“倒插门”女婿,侨居在岳父大人家里面,“乖乖腚上一根毛”的掌柜的,打小就是独生子女,一直跟着父母在一起,这样一来不忍心让岳父母感觉到失去女儿,更何况那回丈母娘,身体每况愈下,所以自进了泰山家的门以后,每年春节的除夕夜,都在岳父家过,大年初一,到自己父母家去,毕竟还有一个哥哥,可以陪伴父母,算找一个平衡点吧。

 

这些都成为了往事,现在的一切发生了变化,当然,不想在这里把变化的因由说出来,纯属家人的隐私,虽然对我无所谓,但是,还是带有一点悲剧的意味,还好自己现在有了属于自己的“鸟巢”,在自己的房间里,应对所有那些“万变不离其中”的事情。

 

再后来,这种回娘家的习俗,让同学聚会给代替,依稀记得这样的“改革”有几年了,每年的这一天,不是初中部分关系走得比较近的同学,相约着到某一个地方聚会,就是高中同学的“例行”相见,在我的感觉里,这种聚会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有点像团聚的性质,也有点像加油站的效果,让曾经同桌的你,在脑海里加深印象,在这个人与人越来越远的现实生活中,这种聚会有了它现实的意义。

 

初中同学,我的博客里面写了不少文字,但是,发现无论你如何去写,也写不完曾经的恰同学少年,那时候天真幼稚的学生时代,确实发生了很多即幼稚、又可爱的事情,过去大家都当成窘事去说了,现在知道,那就是单纯与纯洁的一个写实,在历史的长河里,曾经永远是美好的,毕竟我们是向着衰老走去,过去显得尤为的值得怀念。

 

这种聚会的中心人物,除去一直给我当班长和团支部书记的那位女同学以外,再就是我们的那位学习委员,那个学习一直把尖的女同学,最后成为了华裔美国公民的女同学,在初中同学的圈子里,这位同学可能最让人羡慕,当然,现在自己知道,在她风光的背后,有着我们不所未知的艰辛,我们只看到了艰辛后面的风光无限。

 

今年春节前,女班长就数次来过电话,征询今年与同学见面的情况,我问了那位美籍华人的回程时间,班长告诉我,她在小城呆三四天,初四回北京,在回美国,在以往的这个日子里,大年初三的这一天,参加的人员由班长亲子圈点,我只带着好奇,带着曾经的她,那个中学同班的同学,后来同床的掌柜的即可。

 

过去没感觉到,自己的那位美籍华人对文学和时事,有如此之大的热情,自从前年开时,发现她频频与我的文字交往逐渐增多,而且她在国内的某些刊物上,频频发表文章,在她的文字底下,蕴含着自己对现代社会中的某些事情的不同看法与失望,这种感觉的来源自己能体会到,一个长时间在异乡他国生活的人来说,她有意无意间,已经被那个民族的文化影响,更何况是一个讲法治,尊重民主的国度中。

 

这个曾经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院的同学,也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学者杨宪益的忘年交,自从杨宪益去年过世以后,发现同学的笔锋变得犀利起来,在一起交流的过程中,感觉到她对现代社会中的某些人的那种世态炎凉的做法,有着她自己的深恶痛绝,更何况杨宪益在中国学术界里面,也是一个敢说实话的人,当代社会中,敢说实话,只能说明他坦荡磊落,却不招体制内的各路诸侯的待见。

 

好像每次的见面都成为了探讨这些现实问题的一次交流,自己知道我们现在的这种愤青,对改变现实起不到任何作用,我们不过是把内心里的那种不快,用这样的方式,排解出来,有利于身体健康,有利于一种信息的互换,这种互换也有助于了解一些事情的发展方向,毕竟在我们的这个将要发生深刻变化的社会中,自己多多少少了解点这方面的问题,对我们百益而无一害,也许这就是同学聚会的政治上最大的收益,也是通过这种交流和交往,加深我们之间已经长达四十年的最纯真的同学情。

 

初三这一天,没有回娘家,却回到了最纯真无邪的以往,感觉挺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