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中(之一)
(2010-10-05 08:35: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原本想今年夏秋可以轻松一下,几乎到了秋中没有接到外地客人及同行的电话,自己心里那个美就别提了,一个是他们都已经来过,第二个小城的景致无非这样,看过一遍,估计也就不再想看第二遍了,大海的深情只有去感受,单纯看大海的海面,你无法去细说他的大美,只有通过回味和最亲密接触,你才能找到切肤之感,但是对于没有水性的人还是远离为好,自今年可以下海游泳以来,大海吞噬了多少无辜的生命。
正在自己美不胜收的节骨眼上,朋友从远方打来电话,问寒问暖,自己知道肯定是有事情,干脆直白问他有事直说,不必绕着弯子,咱一贯是一个实在人,那边告知有几个业务客户,急着想到你那里看一下,即算作是学习,有算作是一次褒奖,一举两得,肯定需要你的大力帮助。无非就是介绍情况,喝顿酒的事情,随口答应了下来。
说实话,干接待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不管你认识这个人多长时间,关系到什么程度,一旦你的接待有闪失,那么责任的重大刑事你始料不及的,这些年自己干接待最大的体会就是不敢怠慢,高度防备不测的事件出来,知道身在你这里,一旦出了问题责任,不是你一个人承担的能力之内的事情。
记得那年到江西学习考察,就因接待部门没有考虑到车辆的陈年性问题,硬性派了不应当派的汽车,结果导致了车祸的必然性结果,陪同我们的那几位领导,回去以后被免职的免职,被通报批评的通报批评,其实车祸他们根本不想发生,就因为疏于接待中的安全问题的思考,结果与现实给大家都带来了不快,本应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却成为了他们“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情景。
这些年里自己知道接待是一件事无巨细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记得那年自己被借调去筹备一个全国性质的会议,在那里自己第一次感受到事无巨细的真实内容,几乎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想到的一切事务,环环相扣,各负其责,知道不是展示自己的能力,而是看一个整体水平的问题,还好自己顺利完成了任务。从那以后自己知道再不去干那些所谓全国性会议的筹备了,一世英明不能毁于一旦。
靠,自己可能就是长了一幅奴才的样子,记得从参加工作以后,接待工作就一直在我的印象之中,到后来直接被钓到接待科里面去近距离伺候那些当官的,曾经是计划经济年代里的接待,绝非是我们现在意义的接待,它其中包含着一种“特权”,毕竟那会的物资匮乏,能在大家生活在最一般的物质基础上,你能尝到只有过年过节时才能吃到的东西,绝对在老百姓的眼里就是特权,现在改名为腐败。
这些年里面,干接待工作已经成为了轻车熟路,自己知道这些轻车熟路是通过一次次地被领导痛骂之后的提高和认识,自己在接待过程中,也办了很多的臭事,要不是上级领导“大恩大德”,自己早就不知道今天在那里谋事了,接待工作每句话都要斟酌地去说,因为你接待的对象中各类性格的人都有,各种生活背景的人都有,你不能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客人,更不能信口开河。
还好,这次的客人是知识分子,是京城某重点大学的两位教师,携家人到这里搞“调研”,第一时间让办公室将客人接了回来,晚上设宴款待来调研的这些客人,感觉大学老师的程度,绝非我们能力感受到的,言谈话语之中流露出他们丰厚的学识水平,言及国家教育体制的问题,大多以喝酒一笑而回避,这种讲政治的做法,真实表现得恰到好处,又不使他们的人格。
接下来就是陪同他们四处走走,原定的接待方案跟他们讲了以后,他们原则上是同意,但还是讲明了考察的具体事宜,自己看到那些与调研无关的家属和孩子,看着他们无可奈何的样子,自己真诚地跟他们说:“工作的事情我们可以在沿路上,一面座谈,一面回答你们的问题,我想还是以看为主,毕竟家属是第一次来这里,找到他们的兴奋点你们也就可以安心的想点问题,写点东西了。”他们的家属插话进来:“人家说得多好,别竟拿你们的那点破事说事,我们来一趟多不容易。”两位教师铁青着脸不说话,自己知道又犯了错误,不应当当着他们家属的面,直白地讲这些心里话,哎,看我这个记吃不记打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