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生人(之一)
(2010-08-19 08:29:58)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物素描 |
在高中的同学里面,七月份生人,可以用一大批来形容,单单男同学,自己就可以说出七个以上七月份生人,其中包括了我,高中毕业以后的几年里,大家有了不多的属于自己支配的银两,也就有了聚在一起的想法,几乎是一拍即合,确定在我们班里面家庭条件和居住环境相对好一点的同学家里面,在七月份的某一个周末的时间里,大家相约在那里,开怀畅饮,共叙友情。
七月份的这些男同学,生日时间相差不了几天,十月怀胎,往前推算一下,正是父母在上一年秋高气爽的季节里面,满怀兴致、心旷神怡地开始了“秋种”,我们就是在那个季节发出了“幼苗”,而转过年来的炎炎夏季,我们伴随着早稻一起被收获,我们是粗糙的,就像我们的属性一样,大部分人属鸡,而鸡的命运就是任人宰割,我则是属狗的,感觉也是吃人家扔在地上的骨头,不受人“待见”的命,从记事起自己就像一只流浪狗。
最初选定的那个同学家,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毕竟那回我们还没有属于自己支配的房子,而那个同学则已经是大套三了,想一下,八十年代初有这样一套房子,意味着是什么?富足、实力。那时的同学基本上都住在拥挤的房子里面,房地产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大家把居住环境全都寄托在单位的公共福利上面,而众多的老职工家里面的情景,对于年轻人来说基本上是不敢想,但是想摆脱家里面的束缚,也只有像我这样早早地住进了单身宿舍。
在家里面请客,也是多少年遗留下来的“遗风”,过去没有下饭馆一说,下饭馆那些有钱人的专利,老百姓辛苦挣的那点银两,养家糊口都难以维持,哪有闲钱下饭馆,家里面坐客也不是经常的事情,感觉那会知道要到谁家去做客,基本上和过年的感觉差不多,直到可以享受到过年的待遇了,即便是在人家那里吃上一盘西红柿炒鸡蛋,也觉得美的冒泡了。
毕竟是物资匮乏,工资极少惹的祸,决计是不敢到饭店里潇洒,大家将自己有限的点银两,根据自己的所好。买点东西聚到同学家里面,在那里简单做上它几个菜,主要是以熟制品为主,猪头肉拌黄瓜,油炸花生米,拌白菜心,都算是精品菜肴,这些都是记忆深刻的佳肴,更多的是买几个罐头,饥肠辘辘的自己,美美地与大家吃一顿,感觉像是过年。这样的期待在曾经是那样的强烈。很遗憾,好日子把每个人的胃口给搞乱了,失去了对美味的那种欣赏力和诱惑力,对美味的麻木,如同对生活的麻木。
现在想想,那会热衷于这种聚会还有一个更让现在觉得好笑的意图,可以大方地约曾经是班里面的女同学,一起来凑热闹,这样可以近距离接触她们,没准会遇到一个“天赐良缘”,但是,这些年下来,一个没有得到这样机会的人,后来知道是自己想得太天真了,那些女同学比你还实际,且不说家长会干涉,从传统骨子里面,就接受一种大众婚姻观念和标准,而像我们这些“穷皮”,绝对不在她们考虑的范畴之内,即便有的同学在高中毕业的前夕,勇敢地将自己心里的那份情感,向一些人表白了出来,但是,随着离开学校,各奔东西,这种曾经的“躁动”也就烟消云散了。
毕业到现在三十多年了,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有同学约着到家里面去做客,我想更多的同学都会反对,即便知道这种在家里面庆祝的方式比较节省,但是,到了这个年纪也就不考虑这些了,敞开了吃也无非是一碗米饭的胃口,大鱼大肉已经不是我们的风格,简便实惠这已经是一种生活态度了,所以,到饭店里面去随便点上几个菜,大家神聊了足以,完全一个老人的生活理念和方式。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这种活动从同学的家中改到了饭店,大家用“AA制”的方法来缓解给同学造成压力的现象,当然,遇到“特权阶级”的无私奉献,大家也会深表谢意,这年下来,参加的人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多了,但是又加入了一些“新鲜的血液”,一些非七月生人也自愿加入到队伍中来,为的是一个同学情谊,毕竟我们在一起“朝夕相处”了这些年,而且工作以后也没有断了联系。
筹委会的同学来电话,要求购买蛋糕,对七月份的同学一次性给过生日,大家同意,但是大家一致意见,对于像我们这样肩负重任,年纪不老又不小的人,最好不提生日的话题,大家一致认为,生日是过给老人和孩子的,像我们这样承上启下的年龄,还是不过为好,我提议将蛋糕上“生日快乐”的提款,改为:同学情深,得到一致同意,在七月中旬的某一天,我们又聚在了一起,热闹无比,故事也就从这时开始一个个地冒了出来,感觉是历史解密,其实这些年过来,曾经隐秘的那些往事,已经成为了永远的纪念,没有任何隐秘而言,在这特殊的场合讲出来,也算是让同学们“真相大白”吧?我同样又是扮演大傻的角色,曾经认为铁证如山的那些“绯闻”,现在来看确实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