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买书杂谈

(2010-08-27 00:02:32)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感

其实,买新书与买菜和买日用品差不了那去,不过是一个“固定资产”,一个是易消耗物品罢了,买书自己主要放在社科类的图书上,工具书曾经在二十年前痴迷过一阵,现在工具书基本上齐了,加上自己写的这些内容也无需那些“严丝合缝”的工具书来支持,想想也算是对工具书的不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对生活标准的要求也不是特别的高,自己合口就足以,在一些人看来自己近乎是苛刻自己,其实并非向朋友们说的那样,至于生猛海鲜自己不能下肚,绝非是自己不想吃,而是身体过敏的原因不允许我,我一直跟家里人讲,我不吃,但绝不反对你们尽情地食用,这些年也就这样过下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不怕别人笑话,自己喜欢吃的那点东西,掌柜的了如指掌,连自由市场买菜的也都知道,每次去买菜,假如你不想自己选购,跟那个固定商贩说一声,他便会把你最喜欢吃的蔬菜秤好,等你回来付款即可,蔬菜、鸡蛋、少量的肉制品,这就是构成饮食的主要项目,鸡鸭鱼肉中有几样自己无福消受,也认了这个命。

 

现在看看,这种饮食习惯于自己买书的习惯还真有相似之处,范围比较小,喜欢的就经常地买,不喜欢的就是白送给我我也不会要,也会在一个时间里把它送给别人,为什么?不喜欢放在哪里是对哪本书的不尊重,就像你与一个你不爱的人走到一起,那是对人家的戕害,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在书店里自己转的方位不多,公共展区中社科和文艺类书架前驻足,可以翻得很仔细,原来是几乎看到书的百分之一的内容,才能决定是否买下这本书,现在已经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自己的老花眼,已经妨碍了自己的“精心阅读”,时而忘记戴老花镜到那里,所以能看清楚的只有那些标题大字了。

 

我这个人也属于死心眼范畴部分的人,一旦认定了一个书店,自己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与他们保持最广泛的接触,不会再到其他书店里去挑书,好像结交朋友一样,喜欢与自己比较熟悉的朋友交往,一般不认识的人尽量避免见面,省得相互间出现尴尬的局面,那是一个很不自在的事情。

 

现在买书的地方确定两个地方,小城的书城,是近些年来自己一直选定的购书场所,并不是这里的书籍选择的质量多对我胃口,而是它的前身是我最初买书的商店,带着自己对它的最初情感,虽然那里的绝大多数员工已经退休或调走,但是即便你能认识一位曾经的员工,也会有一种回到从前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的淳朴、亲切。

 

也许在这里留下了自己曾经的青春梦想,想与那里的几个当时认为清秀的姑娘,发生点什么感情上的事情,虽然最终知道自己是在那里胡思乱想,人家那些员工看到像我这样几乎是有病状的买书人,别说是与你谈恋爱,就是和你交朋友都觉得掉价。

 

另一个买书的地方是小城东部的“学苑书店”,它不是我最早选择的书店之一,但是随着“大地书屋”老板的去世,随之它的关门歇业,在后来的“古籍书店”的日益萎缩,最后终于让商海将其淹没,那个捍卫小城文化的阵地终于倒下,成为了让我们啼笑皆非的买鞋的商店,古籍的书籍与鞋有什么必然的关系,真的我找不到他们的必然关连,倒是感觉看书人的过程是一个攀爬的过程,兴许穿了运动鞋能够尽快地达到自己理想的高度?不得而知。

 

“汉京书屋”一度也是我的最爱,在那里你可以看到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那些大部头的古典书籍,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者,它绝对是一个最佳的购书去处,当时的火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遗憾的是自己对中国文化的那点知识有限,所以只有去翻阅得份,买的欲望不是很高,自然也成为了女老板“不屑一顾”的人,其实,不是不想买,那会确实自己苦于囊中羞涩,虽然比现在的书价低了不少,但是,用物价指数来权衡的话,依然属于高价位,自己一个小工人,又经济独立,没有后援,根本不敢放开胆子去买书。虚荣心唆使不再敢去蹭书看了,那里的店主人也是自己比较熟悉的段大妹子,她的热情,她的鼎力推荐,你不买都觉得对不住人家的那份热情,这样一来二去也就不敢前往了。

 

至于在大学与齐东路口处的那几个书店,曾经自己也频频光顾,但是随后自己就逐渐的放慢了去的次数,一个是住得离那里比较远,第二是不熟悉,熟悉可以细细的翻阅,不熟悉你看长了,人家就会用婉转的话语提醒你,言外之意就是:买得起就卖,卖不起就走,这不是图书馆。虚荣心迫使咱尽量不去。人家店主脑子好着那,对像我这样刚看不买的主,一眼就认了出来,之后写在他脸上流露出来的是一脸的鄙视,也让你不敢久留,丢不起人哪。

 

现在买书的频率,和对书的那种急切心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个是自己已经拥有了太多的书籍,也不急于去买那些重复印刷的书,在一个,那些书籍中的绝大部分依然是“处女身”,深感愧对那些闲赋在后宫里的“宫女们”。这不仅仅是一种奢侈,简直就是一种荒废,所以自己对书店的想法,从广泛的去寻找,到现在的固定下购买的场所,虽然“学苑书屋”我现在依然用高瘦人的名字买书,但是,自己觉得在那里还能挑到自己心爱的书籍也就无所谓了,我买书,记在高瘦人的身上,同样是一种互助,咱不就是专门从事互助工作的吗?大家都好的事情就要办,不是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购书与书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