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窥一见
管窥一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8,379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百二十)

(2010-09-15 04:47:55)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闲侃

自己走着上班,或乘公交车上班,算下来已经半年有余了,感觉良好,行走为了呼吸海边的负离子,含氧量高的空气,对人体百益而无一害,当然,也是为了观看沿途自己未曾发现的景致,尽管没有大的变化,而你每天的心情决能导致你对景致的不同感受,这种变化有的时候会感觉有非常之大的不同,边走边想,可以随心所欲地去构想,当然,也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大声地唱出来,没有人会觉得你精神不正常,感觉晨练的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抒发自己压抑在内心的东西,特别是那些像我这样快进老年人行列的人,他们发自肺腑的呐喊,是排解日益繁杂的社会压力的最好办法之一。

 

当然,并不是天天走路,下雨天,下雾天,身体感觉不适应的天气,或者前一天的消耗大于你的吸收的时候,自己会不定时地乘公交车前往单位,知道党给你的交通工具,那是为了办事提供的代步工具,它的归属是党产,与你一点关系没有,你今天在这个位置上,他为你服务,明天一纸命令,你狗屁不是了,这个代步工具立刻就成了新人的代步工具。很多领导依赖代步工具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在没下来之前,就想到了将来一旦退下来之后,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了象征“特权”的车子,想尽办法能拖就拖,久久不愿意交出本是公家的车子,让单位里的员工笑话,一句话得了“公车依赖症”的病。

 

为了防备自己患类似的错误,从配车那天起,自己就把这种待遇看成是一种负担,能够尽量不用的还是不用,知道人的内心里容易萌生的是什么,那就是一种依赖,这种依赖一旦养成了,痛苦也就接踵而至,为何这样说?依赖就是习惯,而习惯的改变,直接的反应就是痛苦,就像一个拄着拐杖的人,你把拐杖给他没收了,他会如何去想,道理就是这样简单,但是还是很少有人愿意从这方面去想,把工具视为想当然,也就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使自己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交通工具不客气地说即便你没有专车的搭载,也不会影响你的正常生活,四通八达的公交系统,给你的感觉如同乘专车一样,而且你还可以在那里体味百姓生活的真实情况,并非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拥挤不堪,安全难保,不客气地讲,从家里面到单位的公交车线路多达十几条,自己完全可以在车站上“挑三拣四”,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座位。

 

当然在我看来,公交车同时也是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在那里你可以看到不同表情的乘客,他们的表情预示着他们生活的现状,有充裕的,有轻松的,有把幸福写在脸上的,又肆无忌惮在那里亲吻的年轻人,也有紧锁眉头的,当然也有红着眼圈,刚刚哭过的,这些都不妨碍大家的视线,你从他们的不同表情中去猜想他们遇到的各种事情,也许你的创作灵感就从他们的表情里得到启发,得以完成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社会你不深入,你是不会有深刻而生动的感觉的,而深入生活的方式各有各自的不同,在公交车上,在自由市场的买卖交易中,在单位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和玩笑的调侃中,你都能或多或少地找到你想要了解的东西,即便你没有聆听他们讲述自己的那些不为人知,但是你从你认识问题和经验的角度去分析,你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

 

今天早晨我乘公交车到单位,邻近下车时,一位老大娘级的老人,突然的大声呼喊起来,大家把目光一下子全都集中到她的身上,误以为大娘有什么急事,公交车司机也突然放慢了速度,细细听那位大娘的说话内容,知道不是在跟司机发话,而是向她身边的一位年龄相仿的大爷说话,根据说话的口气知道这是老两口,大娘喋喋不休地说着什么,感觉像是这位老人忘记了什么东西,又好像是大娘嫌大爷坐过了站,而那位老大爷却想做错事的小孩子,低着头站在大娘的身后。

 

我下车的时候,那位大爷和大娘也下车,听到大爷根大娘说:“我自己去了,你要多注意。”大娘回话:“你死去吧,你这个猪脑子,什么事都想不起来,还愿意往外跑,死去吧。”说实话这些话听到以后,觉得非常的刺耳,这是两个相濡以沫的老两口吗?到了这把年纪说出这样让人伤心的话合适吗?

 

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老大爷与大娘的发火是真实的,自己在想,或许大娘不希望老伴一个人外出,出于对他的爱,用这种发泄的方式来表示自己内心的感受,而那个唯唯诺诺的大爷,是不是也有令人不满的“前科”,不然的话大娘为何如此的严厉训斥,不是说了吗,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事情肯定有它的背景,自己又想到了自己的晚年,真地落到这个地步,真的就是生不如死了。知道这是我的感觉,说不定那老俩口习惯于这种“严厉”,更习惯于高压政策,能聚在一起到现在除去适应还会有什么,这样分析觉得自己有些多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