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百零四)
(2010-07-22 03:48: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闲侃 |
在自己的家中依然摆放着二十五年前单位发给的写字台,虽然没有现代的“老板台”气派,但绝对是用纯木头制作的,敦实,死沉死沉,是我原来单位发的福利,那个时候做这样一个写字台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那个时候木材紧缺,连生火用的木柴都是计划。那时候谁家里面存放着板材,那就是财富拥有的象征。
单位派车把写字台拉到家里面的时候自己激动了很长时间,这毕竟是自己人生中第一个属于自己使用的写字台,记得在父亲家里面,看到父亲拥有一个非常大的写字台,看到父亲经常坐在那里,写着感觉是永远也写不完的材料,自己心想何时能够拥有自己的写字台该多好,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自己感觉有了这个写字台,就可以逐渐地向文化靠近了,其实到后来知道,文化知识的掌握与有没有写字台没有必然的关系,写字台就是提供一个看书写字的平台,而这个平台你喜不喜欢用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自己的写字台搬回家以后成为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把自己感觉比较珍贵的物品,一件件地摆放到里面,更让人激动的是写字台的中间抽屉式可以锁上的,自己感觉这一下子可以把自己的“秘密”藏在里面,谁也不会发现,后来知道这种想法非常可笑,上锁的抽屉钥匙就放在边上的抽屉里,家里面掌柜的不定时地去探访自己的“隐私”,后来发现自己认为值得保存的物品和隐私,在她的感觉里一分钱也不值。
自己这些年中还真的坐在那里装模作样地看了不少书,特别是孩子快上小学的时候,听别人说,孩子跟着家长学,制造一个学习的氛围,可以影响孩子对学习的看法,别人这样一说,自己就更来劲了,还好孩子受到了一些影响,自己影响就更大了,觉得自己那点知识不够用的,干脆走出家门四处“拜师学艺”,结果一下子“走火入魔”,几年时间除去上班以外,基本上全都泡在老师和朋友的家里,成为了十足的“野人”,要不是家里面“黄牌”频举,估计现在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再次回到家里面,又坐到了属于自己的写字台前面,自己突发奇想,这样用写字台有点可惜,当时自己已经拥有了一定数量的书籍,大多数放在写字台的厨洞里面,觉得这样翻阅不方便,不如在写字台上做一个架子,将书从厨洞里“解放”出来,自己画了图形,找家里面掌柜的,让她找老丈人,让老丈人从部队木工那里要点木头,帮助做出来。毕竟老丈人当时是那里的领导,知道部队上领导一开口,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不是有那么句顺口溜:首长一张嘴,小兵跑断腿。
自己不知道,老丈人对我的这种无边无际的学习方法非常反感,总觉得作为一个成家立业的人,就应当稳稳当当地过日子,看闲书是浪费时间的事情,无助于家庭和睦与团结,所以不情愿为我做这个书架子,当时又碍于他的千金女儿开口,只好勉强算是同意帮这个忙,没过几天一个崭新的书架就摆到了写字台上面,厨洞里的书籍也重见天日,两三排书籍摆放得整整齐齐,自己心里有一种满足的感觉,当然现在看也是一种虚荣的表现,就是让别人知道自己拥有书籍,在自己的感觉里拥有书籍就是拥有文化,岂不知与这些没有关系。
在老岳父的房间里也有属于他的书架,我曾经趁他们不在家的时候,专门到他的房间里的书架前观看他的“藏书”,发现除去那些马列著作以外,就是他的那些医学专业用书,自己一点也不感兴趣,感觉这个书架子应该腾出来给我用,放这些永远也不看的书籍太没价值。自己年轻不懂事情,老岳父是老革命不假,但也是正规大学科班出来的“专家”,在解放军第二医学院上了七年学,据别人说医术还是相当的不错,只可惜没有发挥自己的特长,就成为了管理干部,将自己喜欢的医学放置起来。
自从有了那个书架看书更方便了,自己也开始了夜猫子的生活,半夜三更不睡觉,看闲书,胡写乱画,用家里面掌柜的话来形容“病得不轻”,但是,当时自己侨居岳父家(倒插门女婿),他们家里面的人都沿袭中国古老的民风,黄昏即息,黎明即起,而我则是他们晚上的一块心病,不是怕浪费电钱,而是自己半夜三更的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让家里面的老人不能安生。幸亏老丈人没过几年就搬到干休所里面,远离了我们,结束了这种不良习惯的侵扰,现在想想确实对不起岳父大人,太不像话了。
时过境迁,现在那个写字台成为了摆设,堆放着自己的书籍,书架子也没有了,那些成灾的书籍已到了固定在墙上的钢架上面,有点像工厂里面的仓库,电脑台成为了自己的最常用的桌子,原来用手写的东西,现在只需敲打键盘就可以了,至于看书的地方已经搬到了女儿的房间,自己的家,真正成为了陋室,但是感觉自乐于其中,用陕西华讲:好地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