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城的四方区政府在十几年前开始举办这样一个类似民俗文化的节日,从开办到现在可能已经是第十几个年头了,今年到底是第几届我也搞不清初,从开办到现在不算刚刚去过的这次,只去过一次,那次去看到了脏乱差的场面也就失去了再去的念头,要不是今年朋友喊着去抓拍人物,自己是不会去的。
小城的糖球会没法和北京的地坛庙会相比,纯属于小城市里的“小打小闹”,倒是这几年一年比一年的热闹,听说今年的参观人数达近百万人之多,自己亲身置身在那鳞次栉比的人群里,你会有一种人满为患的感觉,相信这样的参观人数。
中国老百姓就喜欢热闹,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沾着喜庆的边,就一定去凑热闹,不管余字有关无关,喜欢热闹从骨子里出来的东西,谁也说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其实在我看这不过是一级政府的经营大手笔而已。聚人气也就有了商机,一个糖球会开上一个星期,但摊位费就是一个可观的收入,再加上带动周边的商机,对这个地区的知名度有着非同凡响的效果,现在政府可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来虚的,知道来虚的不得人心,索性把挣钱的目的摆在明处,政府得大头,商贩赚小头,真可谓一举两得。
糖球会假如在二十年前那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估计前往的人会更多,那时候物资紧缺,食糖完全是计划供应,糖球则完全是靠糖粘出来的,估计肯定好卖,现在不同了,比如像我这样的“三高”人员,见了糖球也只有看得分。
在去糖球会的路上,司机师傅告诉我,这次糖球会一开幕就被省电视台“生活帮”栏目给曝光了,说部分商家把鹅肉冒充羊肉卖给顾客,落了一个挂鹅头卖羊肉的名声,幸好自己不吃这些食品。到哪里发现很多摊位前都挂着牌子,上面写着:纯正羊肉,假一罚十。看来曝光给商家带来了不小压力。
到还好,现在的活动从组织到管理还算是到位,大批城管,大批公安、大批志愿者使整个活动现场井然有序,除去人满为患之外,自己曾经深感失望的环境卫生有了根本性的改观,这不能不说是进步,在历次的这种活动中找到了管理办法,给人的感觉是井然有条。
人多是一件好事,给在那里的摊位里的商家提供了赚钱的机会,其实我并不喜欢那里十分热闹的场景,整个几条街完全成为了烟雾缭绕的氛围,几乎所有的商家都和烧烤有关系,煎炸烹炒得有烟弥漫在街道的上空,特别是炸臭豆腐的味道,熏得我是头晕眼花,假若不是为了抓拍那些商家和游客的吃相,自己绝对不会在那里久留。
拍回来的照片细细看去,年的味道很浓,文化的味道很谈,最后你有一种赶大集的感觉,完全失去了民俗文化的意味,本应该有民俗文化的东西向游人展示,但你发现几乎都是商家的叫卖声音,更有的商家别出心裁,让店员装扮成不同的式样,用怪诞来招引顾客,倒是奏效,当然更成为了像我们这样的摄影爱好者的喜爱。
在那里你感受到百姓最喜欢的是什么,让自己的眼睛有光景可看,让自己的胃口得到满足,看到那些边吃边走的人们,脸上洋溢的是幸福的笑容,他们是那样的简单和易于满足,这一点我们是缺乏这种小富即安的心理素质,所以我们生活得比他们累,知道累在心上。
吃文化在这种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多的人来这里就是为了享受口福,商家也把食品的花样做到了极致,可以说是让人垂涎欲滴,给人一种强烈的食欲的感受,但是我还是能够在这种场合里保持一种“节制”,自己知道已经几乎是“弱不经风”的肠胃无福消受这些美味佳肴,也只能在自己的家中享受粗茶淡饭。
从哪来回来,衣服上,头上都飘着浓浓的油烟的味道,感觉这不出糖球会应有的味道,倒像是刚刚参加完野外的烧烤聚餐,家里人将外衣晾到了凉台上,自己用热毛巾将自己的脑袋擦了很长时间,感觉依然还是有油烟的味道,家里面掌柜的说得好:“你不是去逛糖球会,你去烧烤自己去了,你简直快成了熏肉了”这算那档子事。
吃完中午饭赶紧往澡堂子跑,连洗带涮,连搓带泡,总算把身上的油烟味洗掉了,在回家的路上心里一直在想,明年绝对不去了。话虽这样说,本周到周五都是这次糖球会拍的照片,请各位博友欣赏,跟着我走进糖球会,品味众生相,并提出宝贵意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