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外期间,家里呈现二人世界,井水不犯河水,每个人除去吃饭以外,各有各的事情去做,我基本上晚上不在家吃饭,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朋友聚会,在就是业务客户的相互往来,感觉是挺充实,其实在掌柜的感觉里我是在那里瞎忙,除去损害身体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这点上我们不去争辩,她愿意怎样认识均可以。就像她每天浸泡在那些婆婆妈妈的电视剧里面一样,让人无法忍受。
一旦孩子回来了,用掌柜的话是“前世情人”回来了,你如何也要表现好点,这一点不用她说,当父亲的自然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父女关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我们在很多问题的感觉上越来越远,不知道是不是代沟,到是发现她与她妈妈感觉越来越近。不过应当承认,三人世界的格局出现以后,已经不是平分秋色的局面,而是一边倒,基本上是听女儿的意见和建议,都宠着这位家里面文化水平最高的人,自然也听她的“指挥”。
女儿成为了中心点,我们每个人的感觉和行动都要围绕着女儿来转,基本上是听女儿的意见。正值周末掌柜的不愿意做饭,征求女儿意见到外面去吃现成的,女儿同意,问我,我是更无所谓,在选定饭店的口味上与掌柜的意见相左,我希望简单,她希望有特色,最后落到女儿决定,她选择了一个北京特色的饭店,名字叫“黄上煌酱汁火锅店”听名字自己就没什么兴趣,但这是孩子“钦点”,综合意见后,采纳女儿的建议。
据说这是北京目前最火的一种餐饮方式,即烧烤和涮锅为一体,还冠以皇家御膳的招牌,真假自己也没考察过,不过我相信只要是“舶来品”肯定不正宗,市场肯定不会长久,听女儿说那里火的不行,到中午不预约根本没地方,心里在想没地方才好哪,可是正如我猜想的那样,现如今已经从最火的时候过去了,到那里不仅有座,而且还空着不少。
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只有看得分,看人家服务员用手端着那大碗,费劲地搅着碗里的粘酱,似乎在体现他们经营的不同之处,孩子与掌柜的十分老练的在那里与服务员谈论着菜品问题,我则是傻傻地坐在那里,东张西望地找出一点让我过目不忘的景象,遗憾除去服务员搅动粘酱的那姿势和表情,可以成为一种景观之外,大厅里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是一个很传统的人,特别在饮食上,从来不跟着潮流走,基本上保持着数十年以前的饮食习惯,清淡、大众、以家常菜为主。例如在涮火锅的问题上,自己坚持最好的火锅是北京东来顺的,烤鸭是北京全聚德的,剩下那些自己改造以后成名的菜品自己不敢去恭维,包括现在在小城比较出名的火锅店,“顺风”也好,“燕京”也罢,还有这几年兴起的“马家”、“遥遥”等火锅店,但总是感觉不如东来顺。他们认为这是我的僵化造成的错误认识,也许他们说的对,自己就是一个“一棵树上吊死”的主。
坐在那里看着服务员为我们准备着火锅里面的肉制品和菜品,看着看着自己觉得太油腻了,还没等着开锅以后食用,飘出来的那股油腻的味道,已经让我失去了一大半的食欲,当真正能够下筷子去品尝的时候,自己再一次印证了自己的感觉,为了确保他们的心情,自己只好硬撑着吃了几口,之后就在无兴致了。她们看到自己的这种与她们口味上的差异,但是已经选择了又无法改变,为了避免大家的不愉快,自己先起身到外面转一下,等可以下锅煮食蔬菜时再回来加入。
离这个店的不远处就是我经常去买书的地方,自己慢步走到那里,不停翻阅着各类书籍,感觉这里的清静自己很适应,远比坐在那里接受油烟的熏烤强得多,其实东来顺也有热气腾腾的时候,但是那种味道于油烟的感觉不一样。也许真的是自己心理上的原因,很难接受一个新生事物,更不相信他是皇家御厨的一个派系。
不多时接到掌柜打的来电话,告诉现在已经开始涮锅了,你可以加入其中,告诉她片刻即回,当回到那里看到刚才那一锅酱汁食品已经被娘俩给“歼灭”,我伸出大拇指,向她们表示敬佩,再看看锅里面那些浑汤,自己更没了吃的胃口,在那里象征性的吃了几口蔬菜,便结帐告辞了,看出女儿和掌柜的不悦神情,但有什么办法,当自己不再赶时髦,当自己已经蜕变成一个顽凝不化的榆木圪塔,也只能这样了。在回来的车上自己在想这可能就是相互间的距离。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