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那写到那之三十九

(2009-10-15 06:15:29)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闲侃

    夏天的月份感觉过得很快,这缘于马不停蹄的接待外地的朋友,程式化的接待内容说句实话已经没了感觉,唯一有感觉的就是疲惫的身体和持续降不下来的血压。

    现在是感觉自己的身体情况远不如以前了,前些年自己从来也不知道什么是累,每天忙忙碌碌觉得充实,绝对没有疲惫的感觉,兄弟城市的朋友非常羡慕自己的充沛精力,说我底子打得好,其实他们不知道小时候自己身体绝对的差,略有风吹草动自己会第一个跟着“倒下”,医院的来苏味深深铭刻在自己的脑海,到现在一闻到那个味道,便想起小时候在那里遭罪的一幕幕。

    开学的时间一过,旅游的人立刻感觉到少了很多,城市又恢复了它最初的形态,自己对人满为患的那种郁闷也逐渐的消散,当然看书学习也成为了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原定看完的书目,因上个月密集的接待而搁置,不得不继续阅读,其实这本书的内容没有什么新意,与《渴望生活———梵高传》内容基本上相同,唯一让我能继续看下去的理由,是这本书里摘录了梵高大量的手稿。我们沿着梵高思想的脉络,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这位伟大的画家对艺术的真实看法。

    说到这里倒让我想起来,前些日子自己到小城的那个书屋里看书,在书架不起眼的地方,看到了一本名为《梵高画传》的书,自己翻阅了一下,感觉里面采用了大量梵高的素描和油画,觉得从素材角度上有购买的可能性,犹豫再三自己买下了这本书。前两天配合着《梵高心理传记》一起在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这位国内的作家和画家,几乎是把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作了浓缩,故事情节和语言几乎没有变化,全盘抄袭。假如不是该书存有大量的梵高画作,自己真的会为买这样一本书而感到后悔。

    出书现在是一个时尚的事情,不管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学问,只要你能写上几个字就可以出书了,向朋友说得那样:“反正又不是公开发表,送给自己的朋友,留作自己的文字记录未尝不可。”不过就像《梵高画传》这样的作者我看还是不出为好,把人家的东西经过“凝炼”就变成自己的东西,这就是剽窃。

    《梵高心理传记》不管它的内容有多少与《渴望生活———梵高传》相近,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作者自己在写自己对梵高的感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梵高性格中的那些精神现象,这是他自己的劳动,而且我们不难发现这位作者翻阅了大量梵高留下来的笔记和梵高与他弟弟提奥的书信,并且引用了大量的这方面的资料,这是我最需要的,也是感觉难能可贵的资料,所以卖到这本书,阅读以后有物有所值的感觉。而那本《梵高画传》则是感觉买的不值,虽然里面有一些梵高的绘画作品,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但是没有自己观点,显得就没有意义了。

    在看书的过程中,一直有自己书籍少的感觉,当你发现你自己喜欢的作家时,当你想进一步了解这位作家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手头拥有的资料少更少,为此跑到书店里去寻找这方面的书籍,一旦买回来就成为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同样也是对自己选择方面的考验,买一本好书让你受用一生,而买回来一些价值不高的书,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书籍,那才叫一个“晦气”,在一定程度上,一本不好的书会把你引入歧途,就像人结交朋友一样,交友不慎,后患一生。

    孩子的床现在成了我的陈列书籍的敞开式书架了,摆放的是满满当当,无形中又给了自己新的压力,想想一个多月才看了不到两本书,而且围绕在一个人的身上,这种速度有点太慢,而需要看的书又越来越多,自己给自己制定的“计划表”,已经是一拖再拖,完全让其他事情给“搅乱”了。自己还需要将大量的文字资料摘录下来,这样算下来上半月又不好干什么了。

    不管怎样,趁着秋高气爽抓紧时间,按计划将那些列入议程的书籍,“填塞”到自己的脑子里,之后转化成自己的感觉,变成文字贴这里,与朋友切磋,接受诸位博友们的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