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西北行在前往银川的路上,我想起了同样在同行哪个城市里的她,让我在这里简称她为S,最初自己曾设想在短暂的一天时间里与之见面,毕竟我们有几年时间没见面了,记得每年的春节或新年总会接到她的贺卡和祝福的短信,朋友的交往,特别是与女朋友的交往这样是最轻松自如的,大家心照不宣,曾经内心里留下的那种朦胧的感觉,到现在看来确实有着一种相互吸引的成分,兴许是她的热情,她的秀慧以及另外一些分解不出来的感受,就这样在短短的时间里好像相互有了一种默契,以至十年间大家就这样似有似无地走到了今天,既没感觉有什么难忘,也没有想到过割舍的想法,既然界定在朋友的份上,一切跟着自己的感觉去走,毕竟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现有的世界里。
十年前自己从事这项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忽悠下,自己也不知道深浅,自以为不可一世,成为了为京城服务,乃至于自我感觉已经成为京城人的自己,走到哪里都会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在我们的圈子里自我膨胀得厉害,走到哪里自己总会第一个跳出来,为我们的业务主管摇旗呐喊,也确实感觉到那时自己非常的得宠,毕竟他们发现了一个没有思想的傻二,借助自己的这种盲目狂热,对上边说的事情百分之百的相信,到现在看那纯是自己的幼稚。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圈子里的一些人小范围的组织了那次活动,到大西北的首府兰州集合,从哪里跟随着旅行团一起往自己一直向往的敦煌莫高窟进发,沿途一路走一路看,也就是这次旅行S成为了我们的导游,那时她刚刚从大学毕业出来,分配在甘肃省属的一个单位,踌躇满志的她,力求通过她的热情和细致地接待,取得我们一行来自全国各地同仁们的信任和好感,沿途经过的武威、张掖、嘉峪关,以至到了终点敦煌,所有的景点我们都认真地听着S耐心细致的介绍,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是我第一次听说,也是第一次看到,把一个哲学观念运用到现实的一个标志上,到现在我依然没有想透,总有把严肃的哲学命题世俗化的感觉。
自己那时用S的话说我是最活泼的一个,可以说是一个生龙活虎的年轻人的形象,而且自己把仅有的一点学过的东西在她面前偏能,也许自己这种虚头把脑的东西,让这位涉世不深的姑娘感到好奇,或许是自己的那种大咧咧处事方法为她的工作解了不少难题,到现在我在想,其实她对我或我对她有好感,不过是一种内在气质的相互吸引,她的扎实热情的工作作风,不温不火的达观态度,是那个年龄段年轻人缺乏的一种品质,而我在她心目中的特点,若干年以后的一次见面中她如实地告诉我,她说:“你与其他人绝然不同的做事方法是吸引我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她几乎很少见到像我这样一个聪明和傻混合在一起无法准去分辨的人。觉得你很好玩,仅此而已。分别前大家相互留下了联系的方式,从此以后大家天各一方,每个人又回到了自己的原有工作状态。
十年间我们见过三面,第一次是在她工作的那个城市,由于西北人的热情款待,见到她的时候已经是醉意朦胧,说的什么一点没有记忆了。第二次见面是她带团来到我们小城,她与他们一行的领导一起在小城的一个饭店里见面,她依然还是多年前的她,但是用她的话:我已经不再是那个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与之反差巨大的“小老头”,以至在她回到她所在的那个城市以后,曾经发信息给我,讲到了她的那种发自心理的“失望”感觉,但这就是生活的现实。同样她也在这些年里,经历着年轻人本应经历的那些事情,谈婚论嫁,结婚生子,事业奔波。还好着一切发生的自然而然,找了一个政府官员的丈夫,生了一个乖巧聪明的女儿,她自己也坐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职位,一切都像悄然无声的黄河之水滚滚向东流。
第三次见面同样是在我们居住的小城里,这是一个清凉的夏日里。再次见到她看到的是她疲惫的神情,也难怪几天几夜的风雨兼程,别说是一个女同志,换成咱也一样。不过她灿烂的微笑依然是她最迷人的特点之一。我们坐在小城的一个冰淇淋店里面,倾听着相互生活工作的情况,谈及我们认识的当初和这种缘分,她问我“这种平淡如水的交往,为何能发展到今天?”,我直白的告诉她:“是一种诱惑。不要以为诱惑是一个贬义词,其实它是一个中性词,诱惑是一种内心的渴望,诱惑的内涵非常的宽泛,几乎是包罗了世界所有的情愫,正因为需要的东西有很多,每个人的选择也不同,所以这种诱惑像抽丝一样,感觉永远抽不完,正因为这种抽不完导致了人的不舍弃。假如纵观来看真的没有什么,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知道了一个幻。幻就像一张纸,它的覆盖就造成了一种神秘,这种神秘引导我们如同着魔般的被指引,幸福就在这种过程中,可能所致的幻就是这样。”她笑了很长时间,我不知道她听懂或没听懂我的表述的意思。
我告诉她:“我会写一篇关于我们相识的博文,也算是十年的一个纪念。”她回答道:“好呀。”希望S小妹看到这篇文字不要介意,祝S小妹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