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小何之四
(2009-06-12 05:33:28)分类: 人物素描 |
当你认真观察生活在我们小城市中的那些最底层的百姓生活时,你会发现有那么多可以写的东西,生活的一点不比我们差,他们那种易于满足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给予满足的现实,而我们把幸福指数放在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所以我们的痛苦感觉比他们大多了,虽然他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们,但是我觉得他们是幸福的。
给我们单位看传达的小何,这几年我不时的观察他,也写了一点有关他的文章,但是当你细致地去观察他的话,你会发现你对他的了解只是皮毛,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那种积极态度,对婚姻家庭表现出来的那种责任和宽容,我觉得自己永远也做不到,与之相比自己是狭隘和自私的,而他则代表了中国农民身上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坚韧不拔,当然也不否认在他身上也存有不足,但与其他的优点来看也就无足轻重,认为他是一个守本分、有责任的男人。
前天早晨他向我告假,说是回家帮助家里面收地里的农产品,我问他多长时间,他告诉我估计要一个星期。从去年夏天回去到现在快一年了,对家乡的思念可以理解,但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我觉得他回去的意义不大,家里人总是不停的向他要钱,已经是貌合神离的妻子,再一个就是学而不用的孩子,在我看来都成为了“压榨机”,在不停的榨取小何的心血劳动换来的报酬。
这是自己作为旁观者的看法,这绝对不是小何的想法,我的这种看法到现在来看完全是站在功利主义角度上的自私想法,一报还一报的实用主义。但是小何却没有像我这样自私的念头,在他的感觉里既然有了家庭,既然现状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承担是义不容辞的,即使家人对他再不好,即使孩子再不理解他的辛劳,这些在他看来都不构成对家的异样看法,对家庭的责任始终如一。
临走的前一天,正巧我在单位值班,中午他从另一个劳动地方回来,见到我在办公室里,他主动跑到我跟前,高兴的告诉我:“今年到现在他已经省吃俭用攒下了六千元钱,其中包括还给我一千五百元,前两天孩子来电话要钱,我又给孩子寄去了一千五百元,现在还有三千多元。”我问:“你准备一把交给你妻子?”他没作声,我直接的跟他说:“假如你不介意的话,请听我说几句,你已经到了这个年纪,眼看着自己的体力已经一天天的衰落下去,将来自己能干到哪天你也说不准,你自己没有一点积蓄,将来一旦你失去劳动力以后你怎么办?你妻子能养你吗?现在她都不让你回家住,到那时你失去劳动力你能回去吗?也就是说你要自己积蓄一点钱以防万一。”
小何顿在那里久久没有说话,我知道自己的这些话对他来说是一种刺激,他心里面没有像我这样实际的去为自己想,感觉他对自己的家还抱有一线希望,他的每次回去都是这种努力的实际行动,虽然一次次地让他“心冷”,但是对家庭的那种责任没有丝毫的减退。这也许就是我敬佩他,愿意帮助他的地方。
他看了看我说道:“我听你的,是应有所准备,这次回去,我想好了,真的不让我回家住,我就住在农田里,抓紧时间把活干完,尽早回来,说实话家里面实在太苦了。这样我就先给家里面二千元钱,留一千等着再说。”听到这里自己真的不想再说什么了,心里面只有一个酸溜溜的感觉。
一个五十多岁的人了,在这个小城里混了三十多年,依然是这个城市的“边缘人”,融入这个城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他到离开时能带回去什么?苍白、无奈、泪水。现在他依然在这里打拼着,透支他的生命,为了承担起他认为本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在我的眼里认为,那才是一种虚幻的责任,一种已经完全可以放下的责任,他依然用自己的憨厚和忠诚坚守着,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差距,实用主义不仅仅在城市的平民中,在自己身上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何成为了一面镜子,在他面前映衬出自己的自私和狭隘,即便如此,说实话,我依然为他捏着一把汗,他的命运在我看来寄希望于全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寄希望他的责任心感化自己的家人,不然的话那绝对是以一场悲剧收尾,祝小何高高兴兴去,带着好消息回。
给我们单位看传达的小何,这几年我不时的观察他,也写了一点有关他的文章,但是当你细致地去观察他的话,你会发现你对他的了解只是皮毛,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那种积极态度,对婚姻家庭表现出来的那种责任和宽容,我觉得自己永远也做不到,与之相比自己是狭隘和自私的,而他则代表了中国农民身上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坚韧不拔,当然也不否认在他身上也存有不足,但与其他的优点来看也就无足轻重,认为他是一个守本分、有责任的男人。
前天早晨他向我告假,说是回家帮助家里面收地里的农产品,我问他多长时间,他告诉我估计要一个星期。从去年夏天回去到现在快一年了,对家乡的思念可以理解,但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我觉得他回去的意义不大,家里人总是不停的向他要钱,已经是貌合神离的妻子,再一个就是学而不用的孩子,在我看来都成为了“压榨机”,在不停的榨取小何的心血劳动换来的报酬。
这是自己作为旁观者的看法,这绝对不是小何的想法,我的这种看法到现在来看完全是站在功利主义角度上的自私想法,一报还一报的实用主义。但是小何却没有像我这样自私的念头,在他的感觉里既然有了家庭,既然现状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承担是义不容辞的,即使家人对他再不好,即使孩子再不理解他的辛劳,这些在他看来都不构成对家的异样看法,对家庭的责任始终如一。
临走的前一天,正巧我在单位值班,中午他从另一个劳动地方回来,见到我在办公室里,他主动跑到我跟前,高兴的告诉我:“今年到现在他已经省吃俭用攒下了六千元钱,其中包括还给我一千五百元,前两天孩子来电话要钱,我又给孩子寄去了一千五百元,现在还有三千多元。”我问:“你准备一把交给你妻子?”他没作声,我直接的跟他说:“假如你不介意的话,请听我说几句,你已经到了这个年纪,眼看着自己的体力已经一天天的衰落下去,将来自己能干到哪天你也说不准,你自己没有一点积蓄,将来一旦你失去劳动力以后你怎么办?你妻子能养你吗?现在她都不让你回家住,到那时你失去劳动力你能回去吗?也就是说你要自己积蓄一点钱以防万一。”
小何顿在那里久久没有说话,我知道自己的这些话对他来说是一种刺激,他心里面没有像我这样实际的去为自己想,感觉他对自己的家还抱有一线希望,他的每次回去都是这种努力的实际行动,虽然一次次地让他“心冷”,但是对家庭的那种责任没有丝毫的减退。这也许就是我敬佩他,愿意帮助他的地方。
他看了看我说道:“我听你的,是应有所准备,这次回去,我想好了,真的不让我回家住,我就住在农田里,抓紧时间把活干完,尽早回来,说实话家里面实在太苦了。这样我就先给家里面二千元钱,留一千等着再说。”听到这里自己真的不想再说什么了,心里面只有一个酸溜溜的感觉。
一个五十多岁的人了,在这个小城里混了三十多年,依然是这个城市的“边缘人”,融入这个城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他到离开时能带回去什么?苍白、无奈、泪水。现在他依然在这里打拼着,透支他的生命,为了承担起他认为本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在我的眼里认为,那才是一种虚幻的责任,一种已经完全可以放下的责任,他依然用自己的憨厚和忠诚坚守着,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差距,实用主义不仅仅在城市的平民中,在自己身上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何成为了一面镜子,在他面前映衬出自己的自私和狭隘,即便如此,说实话,我依然为他捏着一把汗,他的命运在我看来寄希望于全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寄希望他的责任心感化自己的家人,不然的话那绝对是以一场悲剧收尾,祝小何高高兴兴去,带着好消息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