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家有至宝 |
女儿回来了,她带着大洋那边夏日的阳光回来了,带着对亲人的思念回来了,从机场海关出口见到她大步流星地走来,心中涌出一种激动。她走到我跟前,估计是闻到了自己嘴里呼出的酒味,她说道:“好呀,跑到百里之外偷着喝酒,回家以后一定如实汇报给妈妈,从重处罚。”我笑得很开心。
在女儿回来之前,我们曾在网上做过交谈,在她的脑海中有一个北京情节,认为北京是她感觉最好的地方。我知道她的这种感觉并非是对北京的了解,而是对北京的庞大和未知而产生的一种幻想。我直言不讳的对她讲,不要考虑学业完成了以后到哪里工作的念头,所有的幻想总会被无情的现实击破,工作与旅游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女儿不理解自己的这种想法,但还是说看一下再说,找一下自己的感觉。
女儿回来并没有及时跟着我回到小城,她的那些“北漂”同学正在那里等着她,孩子也正想通过这些据说已经成为“白领”的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我只好拉着她那巨大的箱子,只身回到小城。现在的孩子独立性绝对强,原本我们接受的家庭教育,与当今社会变化以后呈现的家庭关系,已经绝然不同了,孩子的独立性更强了,大人也只有跟着改变观念的份了,毕竟未来是他们的,作为父母也是这段历史的过客,尽到义务足以。
女儿终于回到了小城,回到家中把我先期带回来的大箱子打开,向我和她妈妈分发礼物,妈妈的礼物两件,一件是面乳,据孩子介绍这是当地最负盛名的产品,决不会有有毒的化学成分,希望妈妈永远年轻。另一件礼物是一个洗碗用的刷子,所不同的是她是可以从把手上灌进洗涤剂,这样在洗漱过程中自动出洗涤剂,这个产品感觉家里面掌柜的并不喜欢,明白这是让她多劳动。其实,我在想与其说给孩子他妈妈的倒不如说是给我的,家里面的“合理”分工就是做饭的不洗碗,洗碗的不做饭,这样一来那件物品肯定落在我的手上。
给我的礼品有三样,第一件是印有孩子所上的那所大学校徽的不锈钢书签,放在一个黑颜色的盒子里,打开看来感觉很精致,也很华丽。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书签,心里面是甚是喜欢,但没有挂在嘴上。第二件物品,孩子告诉我这是一个土著人求雨的礼器,我接过来看了一下,有点像接力棒,但是它是一个木桶,两头用皮子裹住,里面放的是豆子还是沙子,说不准,但是上下摇晃起来,会发出沙沙的声音,细细听去有点像雨打树叶的声音,很神奇,就像置身在雨里面一样。第三件物品是一瓶解酒用的泡腾片,孩子说绝对管用,喝酒前用水泡开喝下去,可以大增酒量。我半开玩笑地说:“假如真的是这样,我的酒喝得不是更多了吗?”家里面掌柜的插进话来“孩子那是让你尽量少喝,你想好事吧。”
在吃晚饭的过程中,孩子边吃边说她在北京的事情,她说在北京期间她到了“水立方”和“鸟巢”看了,确实很宏伟,很漂亮,很有气势。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通过这次北京之行打消了她想在北京发展的梦想,她看到她的那些“白领”的生活现状和表现出来的那种无奈,觉得心里严重失衡。且不说工作压力大小,在那里生活要比工作压力更大,面对高物价,高房费,激烈的竞争环境,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她描述了她的最要好同学的生活现状,虽然也算是一个“白领”,但是面对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可以用挣扎来形容,一个外地人想溶入北京那是太难了,已经到谈婚论家的年龄,却不敢去多想,当地人很少去找外地的媳妇。而都是“北漂”凑在一起的难度就更大了,在北京打拼就要有超出常人的毅力。我听出孩子说的话的弦外之音,一句话与她所就读的那个国家和城市相比,就是天上和人间的差别。孩子说北京的物价远高于国外的物价,而国外的工资是北京的三倍以上。
也许现在孩子能够多少理解我对她说的那些感受的含义了,有了感觉就好,自己一直这样认为: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
在女儿回来之前,我们曾在网上做过交谈,在她的脑海中有一个北京情节,认为北京是她感觉最好的地方。我知道她的这种感觉并非是对北京的了解,而是对北京的庞大和未知而产生的一种幻想。我直言不讳的对她讲,不要考虑学业完成了以后到哪里工作的念头,所有的幻想总会被无情的现实击破,工作与旅游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女儿不理解自己的这种想法,但还是说看一下再说,找一下自己的感觉。
女儿回来并没有及时跟着我回到小城,她的那些“北漂”同学正在那里等着她,孩子也正想通过这些据说已经成为“白领”的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我只好拉着她那巨大的箱子,只身回到小城。现在的孩子独立性绝对强,原本我们接受的家庭教育,与当今社会变化以后呈现的家庭关系,已经绝然不同了,孩子的独立性更强了,大人也只有跟着改变观念的份了,毕竟未来是他们的,作为父母也是这段历史的过客,尽到义务足以。
女儿终于回到了小城,回到家中把我先期带回来的大箱子打开,向我和她妈妈分发礼物,妈妈的礼物两件,一件是面乳,据孩子介绍这是当地最负盛名的产品,决不会有有毒的化学成分,希望妈妈永远年轻。另一件礼物是一个洗碗用的刷子,所不同的是她是可以从把手上灌进洗涤剂,这样在洗漱过程中自动出洗涤剂,这个产品感觉家里面掌柜的并不喜欢,明白这是让她多劳动。其实,我在想与其说给孩子他妈妈的倒不如说是给我的,家里面的“合理”分工就是做饭的不洗碗,洗碗的不做饭,这样一来那件物品肯定落在我的手上。
给我的礼品有三样,第一件是印有孩子所上的那所大学校徽的不锈钢书签,放在一个黑颜色的盒子里,打开看来感觉很精致,也很华丽。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书签,心里面是甚是喜欢,但没有挂在嘴上。第二件物品,孩子告诉我这是一个土著人求雨的礼器,我接过来看了一下,有点像接力棒,但是它是一个木桶,两头用皮子裹住,里面放的是豆子还是沙子,说不准,但是上下摇晃起来,会发出沙沙的声音,细细听去有点像雨打树叶的声音,很神奇,就像置身在雨里面一样。第三件物品是一瓶解酒用的泡腾片,孩子说绝对管用,喝酒前用水泡开喝下去,可以大增酒量。我半开玩笑地说:“假如真的是这样,我的酒喝得不是更多了吗?”家里面掌柜的插进话来“孩子那是让你尽量少喝,你想好事吧。”
在吃晚饭的过程中,孩子边吃边说她在北京的事情,她说在北京期间她到了“水立方”和“鸟巢”看了,确实很宏伟,很漂亮,很有气势。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通过这次北京之行打消了她想在北京发展的梦想,她看到她的那些“白领”的生活现状和表现出来的那种无奈,觉得心里严重失衡。且不说工作压力大小,在那里生活要比工作压力更大,面对高物价,高房费,激烈的竞争环境,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她描述了她的最要好同学的生活现状,虽然也算是一个“白领”,但是面对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可以用挣扎来形容,一个外地人想溶入北京那是太难了,已经到谈婚论家的年龄,却不敢去多想,当地人很少去找外地的媳妇。而都是“北漂”凑在一起的难度就更大了,在北京打拼就要有超出常人的毅力。我听出孩子说的话的弦外之音,一句话与她所就读的那个国家和城市相比,就是天上和人间的差别。孩子说北京的物价远高于国外的物价,而国外的工资是北京的三倍以上。
也许现在孩子能够多少理解我对她说的那些感受的含义了,有了感觉就好,自己一直这样认为: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
前一篇:自负
后一篇:住院系列之三——在病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