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自己的影像资料

(2009-02-04 05:36:50)
分类: 杂谈闲侃
  这都什么季节了竟然下起了雨,这本应当是一场迎新年的瑞雪,可是暖冬的天气就这样,在“一九”的节气里,下着淅沥沥的冬雨,站在窗前看着外面阴沉沉的天,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
  室内光线也同样是昏暗一片,假如你不打开房灯,你有一种临近傍晚的感觉,昏暗同样影响人的情绪,自己把屋里所有的灯全部打开,营造一个“灯火辉煌”的景象,周末一个人在家里,原本想到小城的文化市场转一下,可是纷纷扬扬的小雨把自己的计划打乱,知道下雨天文化市场里不会有往日的喧嚣,自然也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文物”。
  逛文化市场并不是一定要去买点什么,自己无非去感受一下这里的人气,让自己在那些近乎是泛滥的文物中,找到一种过去时光的印象,看到那些文物贩子的伶牙俐齿,看到那些高科技手段仿制的假文物,谁要是在文化市场出手阔绰,那肯定是有钱没地方花了,完全是一个傻二。
  要说是文化市场有多高雅,那纯是胡说八道,现在文化市场也就叫这个名字罢了,感觉是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文化市场倒不如说成是文物市场,或杂物市场更准确,文化的内涵里面已经基本上感受不到了,倒是商业气息显得分外的浓郁,这也符合这里经营者的内心所想。
  说到底自己到文化市场主要目的是为了到自己熟悉的一个音像店,那里的老板是一位自己熟悉的大姐,在她那里自己享受着非常不错的折扣待遇,自己这些年买的影像资料很多都来自这里,算下来真的省了不少银子。
  全家人反对自己买影像资料,特别是掌柜的,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她反对的理由是乱花钱、买回来不看也是一种浪费,再就是“带满为患”,家里本来就是斗大一点地方,现在上千盘资料光盘,在屋里的一个角落都堆满了,即使自己买了一些专业放光盘的薄,但是依然占了不小的空间。孩子反对我的意见很简单,同样是说自己乱花钱,完全可以从网上去当下来,既省时间又省力。
  我可不同意她们的看法,她们不知道收藏光盘与收藏图书一样,现在买回来一时看不着,未必就是不看了,等自己有了“大段的时间”(正式退休)以后,自己会慢慢地去看,一部好片子并非一次能看出效果,特别是一个好的导演和演员的技法,在反复的品味后才能感受到,光盘不是月饼过时间就坏了,保存好了可以长久留存。同样是你拥有的一批精神财富,一些难得的精神财富。
  记得十几年前,光盘还没有面世,录像带充斥着文化市场,自己也疯狂了一阵,古籍书店我的一个朋友,把那些以前从未看到过的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资料带借给我,我利用工作之便转录出来,提供给自己的朋友来看,那是自己在经济极度拮据的时候,积攒了将近二百多盘录像带,成为了当时“圈子”里拥有资料带的大户。他们定时地到我们单位,通宵达旦地观看,对影片的那种热爱可能也源于那时。
  遗憾的是我们小城的海洋性气候,自己的收藏在第二年和第三年里,就成为了一堆废品,全部长了白毛,受了潮的录像带粘在了一起,自己从嘴里攒出来的资料就这样报废了,家里将这些录像带卖给了收废品的大爷,换回来五十大元,而实际的“成本”近万元有余。还好,光盘随之取代了录像带,自己知道收藏的可能性终于到来了,就这样在这几年中积累了较以前更多的影像资料。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守财奴,但从自己对书籍和影像资料的拥有上感觉有点像,哎,管它哪,拥有的感觉就是充实,不是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检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