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随感 |
手头上的这部《中国寓言》成为了调剂我心情的一本书,工作之余,心情不好的时候,自己会时不时地顺手拿来翻上几页,你总会在一些语言中找到一种诠释,找到人类智慧的精华,从中得到一种领悟。你会发现在中国古代的圣人中,已经把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逐一地作了有效的解说,讲明了处理问题的办法和对策。
今天翻阅此书时,看了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位晏子的两个寓言,一个是《晏子使楚》,讲的是:晏子出使楚国。楚人因为晏子身材短小,想借机羞辱他,就在大门旁开了个小门来迎接晏子进宫。晏子见了,不肯进去,说:“出使狗国才从狗门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不应当从这个门进去。”接待的官员听了,只好改道请他从大门进宫。晏子见到楚王,楚王故意问:“齐国大概没有人了吧?”晏子答道:“齐国的国都临淄城内,居住着成千上万人家。人们张开衣袖,就能蔽日成阴;挥把汗水,就像天降大雨;人来人往,摩肩擦踵,连步子都迈不开,怎么能说没有人了呢?”楚王追问道:“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派你这样的人充当使者呢?”晏子答道:“齐国派遣使者,根据出使国家不同而各有所异。德才兼备的人,便派往君主英明的国家;无才无德的人,就派到君主没有德行的国家。我是德行最差的,所以被派到楚国来了。”
另一个寓言题为《水土异地》,同样讲的是晏子出使楚国的一个故事。说:晏子将出使楚国,楚王接到消息后,对左右的人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要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有什么好办法呢?”左右大臣献计说:“等他来了以后,我们捆上一个人从你面前经过。您就问:‘他是哪里人?’我们就回答说:‘齐国人。’您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偷盗。’”不久,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赏赐晏子饮酒。宾主饮酒正酣,两名小吏捆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捆着的是什么人?”回答道:“是个齐国人,犯了偷盗罪。”楚王转脸望着晏子问:“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晏子离开座席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生在淮河以北,结出的却是苦涩的枳子。这两种树的叶子很相似,但果实的滋味却不同。为何会这样?因为水土不同啊。现在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是并不偷盗,来到楚国却干起了偷盗的勾当,莫非是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楚王听了,尴尬地笑道:“贤明的人真是不可戏弄的呀!我反而自讨了个没趣。”
两个寓言讲了晏子的机智和智慧,在楚国君王面前表现出来的那种睿智,让所有的人不得不佩服。看到这里我便想到机智和智慧这两个不同的词所表现的东西有相象的地方,但是又有不一样的地方。机智在词典里解释为:“头脑聪明灵活,能迅速地应付事态变化。”而智慧在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从实践中得来的聪明才干。”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解释有些牵强。我们把这个词分开来看,“智”的含义为聪明、智慧、见识。而聪明的解释为:“智力发达、思维敏捷,理解和记忆力强。”而“慧”的解释为:“聪明”。足以见得智慧是一个人的素质的综合体现,它既有先天的本性中的东西,也有后天学习到的知识,其中包括从实践中得来的聪明才干。机智不同于智慧,它是智慧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前者是后者的一个补充,而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见到更多的是一种机智,在我看来这种机智与我们词典里所要达到的那种机智的概念不同,自己隐隐感觉今天的机智有点在向圆滑上发展,在对付上级领导上,在应付左邻右舍上等等。但是我们在中国古代圣人那里看到的机智与智慧就完全不同于当今的理解概念,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中,我们感觉到这种机智,包含在他们的内心的大智慧之中。想到这里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今天翻阅此书时,看了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位晏子的两个寓言,一个是《晏子使楚》,讲的是:晏子出使楚国。楚人因为晏子身材短小,想借机羞辱他,就在大门旁开了个小门来迎接晏子进宫。晏子见了,不肯进去,说:“出使狗国才从狗门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不应当从这个门进去。”接待的官员听了,只好改道请他从大门进宫。晏子见到楚王,楚王故意问:“齐国大概没有人了吧?”晏子答道:“齐国的国都临淄城内,居住着成千上万人家。人们张开衣袖,就能蔽日成阴;挥把汗水,就像天降大雨;人来人往,摩肩擦踵,连步子都迈不开,怎么能说没有人了呢?”楚王追问道:“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派你这样的人充当使者呢?”晏子答道:“齐国派遣使者,根据出使国家不同而各有所异。德才兼备的人,便派往君主英明的国家;无才无德的人,就派到君主没有德行的国家。我是德行最差的,所以被派到楚国来了。”
另一个寓言题为《水土异地》,同样讲的是晏子出使楚国的一个故事。说:晏子将出使楚国,楚王接到消息后,对左右的人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要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有什么好办法呢?”左右大臣献计说:“等他来了以后,我们捆上一个人从你面前经过。您就问:‘他是哪里人?’我们就回答说:‘齐国人。’您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偷盗。’”不久,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赏赐晏子饮酒。宾主饮酒正酣,两名小吏捆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捆着的是什么人?”回答道:“是个齐国人,犯了偷盗罪。”楚王转脸望着晏子问:“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晏子离开座席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生在淮河以北,结出的却是苦涩的枳子。这两种树的叶子很相似,但果实的滋味却不同。为何会这样?因为水土不同啊。现在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是并不偷盗,来到楚国却干起了偷盗的勾当,莫非是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楚王听了,尴尬地笑道:“贤明的人真是不可戏弄的呀!我反而自讨了个没趣。”
两个寓言讲了晏子的机智和智慧,在楚国君王面前表现出来的那种睿智,让所有的人不得不佩服。看到这里我便想到机智和智慧这两个不同的词所表现的东西有相象的地方,但是又有不一样的地方。机智在词典里解释为:“头脑聪明灵活,能迅速地应付事态变化。”而智慧在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从实践中得来的聪明才干。”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解释有些牵强。我们把这个词分开来看,“智”的含义为聪明、智慧、见识。而聪明的解释为:“智力发达、思维敏捷,理解和记忆力强。”而“慧”的解释为:“聪明”。足以见得智慧是一个人的素质的综合体现,它既有先天的本性中的东西,也有后天学习到的知识,其中包括从实践中得来的聪明才干。机智不同于智慧,它是智慧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前者是后者的一个补充,而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见到更多的是一种机智,在我看来这种机智与我们词典里所要达到的那种机智的概念不同,自己隐隐感觉今天的机智有点在向圆滑上发展,在对付上级领导上,在应付左邻右舍上等等。但是我们在中国古代圣人那里看到的机智与智慧就完全不同于当今的理解概念,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中,我们感觉到这种机智,包含在他们的内心的大智慧之中。想到这里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