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谈闲侃 |
夜莺妹妹在博上要求我回答友情提问,问题之八是:
8.如果有你了钱最希望干点什么?
答:从来没想过有钱想干点什么,自己知道一个畅游在精神世界里的人,在现实社会历来不会有钱的,除非是天上掉下一个馅饼,好像没加思索就这样答复了出去。
自己知道钱在这个社会上的位置是什么,我们每天为之奋斗的工作最终落到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那养家糊口的工资,言简意赅说法就是为了钱。有了钱可以干很多事情,也可以生很多事情,当然也免不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总而言之有钱的滋味真好。遗憾的是自己总没有感觉到这样的滋味,所以写的这种感受都是自己的想象。
其实自己想来想去,从小到大自己真的也见过大钱,但是那都是从自己眼前走过,不属于自己的财产,用通俗的话来说:大姑娘抱孩子──人家的人。一天从自己手里点过的款项都在三五百万以上,一度自己管辖的单位里的资金数量以九位数字来计算,走到哪里知道内情的人都说:“亿万富翁来了。”岂不知那是工人的血汗钱,与我一点没关系,我就是一个传递者,职工交给我,我交给上一级领导,他们在国家的监管下增值保值,维护职工利益,提供增值保值服务,完全是为职工服务。
记得这几天在博客上看到几位网友也谈论过这样的话题,假如你有钱希望干点什么?有一位网友的回答对我有很大的触动,她回答道:“我第一次挣到三十几元钱的时候,我一分不少的全部交给了妈妈,那时我才十三岁。”十三岁就知道一分不少的给家里面的人。在我记忆中在我上到高中的时候,也没有自己独立的“私房钱”,那时整个家庭的开支情况,都是计划经济模式,量入为出,没有私房钱的立项。
整个少年和青年时期,自己的生活完全掌控在家里面的保姆手里面,衣食住行全有保姆搭配,虽然自己感觉是衣食无忧,但对钱的观念还是根本没有,可以说到了高中以后才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闲钱”,如果没记错的话也顶多是块八毛的数量,在那时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自己很满足。
工作以后,在记忆里自己从来就没有任何的积蓄,基本上是松半月,紧半月,勉勉强强度一月,虽然家里面不要自己的工资,自己也在参加工作的同时,住进了单身宿舍,成为了“自食其力”的人,也就是从那时起自己始终感觉自己是一个十足的穷光蛋。更可悲的是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攒下的几个小钱,也被同房间的老青年看上,之后用花言巧语骗出来,借给他们之后就再无踪影。
为了省钱自己改掉了抽烟的坏习惯,岂不知这种痛下决心的办法,未见成效,自己养成了买书的“坏习惯”,而且买到疯狂的程度,把自己仅有的工资,还有发的奖金和出差补贴等属于自己的款项,全部用于了买书上面。即使这样也无法保证自己的正常生活,后来竟不知天高地厚的跑回自己父母家吃饭,为了省下几块钱。到最后自己找到了更好的办法,与伙房的小青年打成一片,成为了好朋友,吃饭也就再不用花钱了,就这样一直到自己结婚。
说实话,要说谁不想钱那才是一句假话,但是想又有什么用处,命运里注定自己的东西欣然接受就行了,这些年里产出和收益早已经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了,超前消费成为了自己赤贫的必然结果,还好,自己拥有了精神财富。
但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物质是一个空虚的概念,饮食富足成为了现代人的新捧,这一些自己知道很难满足,虽然自己现在已经将消费降到了最低点,为了其它更重要的支出,也只能这样。即使这种投入可能会得到一种非常之大的回报,但是到那时自己想消费的想法都没有了,随着年龄的增大,欲望也像一个被晒干的柿子,失去了它最光鲜时的诱人,自己也最多搬一个马扎子坐在街上看光景罢了。
倒是在《我爱我家》电视剧里,听到过何平说的那句台词好,:“等咱有了钱,豆浆买两碗,咱喝一碗,倒一碗,咱就是有钱。”那种阿丘式的调侃,代表了我们市井百姓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