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游山玩水 |

大家结伴而行,一起沿山路往九水最顶端“潮音瀑”进发,路经三水时发现在围栏上的一幕,我们在现实中很少看到的螳螂捕蝉的景象,大家纷纷拿出相机拍下这难得的画面,倒是其中的一位文人提建议,就螳螂捕蝉一景大家分别写一篇感想,由于自己在路上气喘吁吁,也没太在意这个建议,倒是回来后,在他们的博客上,相继看到了他们的笔墨,自己才知道这个创意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虽说自己从未想这样有意去写,但是总觉得自己是同行,自己也看了这个景象,不写对不住一直帮

隐隐约约记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一书中,查找词典找到论证,语本《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萌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博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制,见利而忘其真。”比喻之故去的眼前利益,不知解除后顾之忧和防范身后的祸害。多指一心计算别人,却料不到算计人者,又另有人算计。
从生物链的角度来看这一切都是在情理中,这是不同生物生存的一种需要,蝉就是为螳螂而生,它的献身才能使螳螂生存下去,而螳螂预想不到的是,在它骑在蝉的身上准备美餐时,黄雀是它最大的天敌,它也成为了黄雀食物链中的美食,这就是自然界展示给我们

我们感受出来的那种同情已经加入了我们人类进化后的情感,在自然界的变化之中,并没有这种情感,适者生存即使显得有些冷酷,但我们发现这是一个现实无法改变,它不以我们的情感和愿望而发展,所有的这些都是在一种冥冥中发生,也许宿命主义感觉到的那种情绪,就是面对我们现实中的一切人类在现实中束手无策的一种理解。我们从这个角度去思索,我们才能理解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初苟”的含义。
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景象,想到最多的并不是一个生物链的问题,而是我们生活中最现实的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个人处事办法的问题等等,非常现实的把这样一个景象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这让我想起

现代人对这种告诫已经麻木不仁了,在主张张扬个性的社会里,更多的人只看到自己的才能,都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才,都以一种放大自己的心态看待身边的失误,这种心态也造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特别是年轻人这种盲目自大的现状令人担忧。现在我们用这样的警句来说服他们,在我看来是一种理想主义,

我们一贯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观念的更新,我们的认识和生活方式会有根本性的改变,我们内心同样也会发生不同于以前,本质般的变化。但是我们从几千年走来,我们所说的变化无非是自然界外部发生的变化,人性中的很多东西没有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发生了质的变化,人性中的那些弱点依然如此,古代圣人们留下来的训诫和警示依然是真理。
目睹螳螂捕蝉的景象,重温古人的教诲,也许这就是我们文人启发我们思路的一个最好的办法,以点带面的思维方式,可能就是文化人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吧?谢谢文人高瘦人大哥教会了我这些。
前一篇:回音——女儿出国深造之七(尾声)
后一篇:说凤凰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