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职场论道 |
每一个人都有开会的感受,会议对于这个国度来说是一个特色,形形色色的各种会议若不加控制,我敢保证有一些人,可以整年的坐在各种不同的会议室里面,在那里消耗掉自己的整个青春或工作年份。幸好现在开始讲实效,精简了不少的会议,把很多人从那里解放了出来。即便是这样,我还是觉得会议仍然可以继续精简,而且有些会可开可不开的就一概从简或不开,自己也一直这样坚持着。
即便是这样自己也几乎每周都会被各种会议“缠身”,你不能不去,既有点名处,又是年终考评的依据,虽然自己知道这是一个毫无疑义的会议,但是你必须要去,因为这个会因为你的参加而成为你的一种身份,同时希望你能把会议精神带回去,传达到单位的同志们那里,这就叫联动。
开会对一些人是一件快事,他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也可以得到实惠,例如表彰会,庆功会等等,不仅能得到令人向往的礼品,还有可能让自己的肚子过年,蹭一顿工作餐吃吃。对于这些人来说,开会就是小过年,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在那里自管领导天南海北的说,他依然自如地安排自己的事情,假若是自己不愿意听的内容,坐在那里可以找出自己愿意看的报纸,让自己的视线从会场上落到报纸上,看累了还可以闭上眼睛睡上一小觉,这样的会议总比在单位里工作强得多,即风光,又舒坦。
我不知道举办会议的人对成本的观念是否考虑过,在我的感觉中,他们认为会议没有成本,所以开起会来没完没了,以各种名义开会,大则国家事务,小则分发福利,所有的事情好像只有通过开会才能彻底解决,好像是没有会议就没有了民主,正是出于这些原因,他们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开着没完没了的会议,越开越觉得应该,越开越能找到感觉。
这不是,自己也坐到了那里,进了会场下意识的问办会人员:“时间长短?”回答道:“不能短了,估计是一上午的会。”听到这里心里就发毛。昨天也是上午的会议,听得是一个天昏地暗,而台上的讲师感觉还兴致正浓,感觉不讲他三两个小时,别人看不出他的水平,自己在那里想,讲得再好,得不到落实等于零。现在是信息社会了,我们抽出点时间在网上你会看到大量类似的讲座和文章,有的一点点不比讲师讲得差。但是,自己也知道这是任务,是迫于一种形式的需要。
会议准点开始,传达三级领导的讲话,每一级都是两个领导的讲话。坐在那里仔细听取第一位大领导的讲话,知道一旦记住他的讲话,剩下的讲话都可以忽略,因为我们的舆论是自上而下,宣传的口径来源于一个渠道,来源于我们的中心人物。其他的人在我来看不过是复述罢了。
非常认真地记录着大领导的讲话,也感觉讲得很真实,不过这些讲话好像在报纸上和广播里已经听到过,也许是自小养成的习惯,每天早晨起来以后,都会打开收音机听一下新闻联播节目,对国家发生的事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大领导对国内面临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一一的涉及到,并提出了未来实现的途径。他的讲话传达完了以后,看了一下手表,整整念了五十分钟。
到了第二层领导的讲话,自己的耐性就已经到了极限,总感觉是在念一篇文章,而负责传达的领导,在那里有板有眼地念着,感觉带着自己深厚的阶级感情,自己趴在那里昏昏欲睡了。
其实在我看来一个会议不能超过一个小时,为什么学校的每一节课是四十五分钟,它已经考虑到人坐在那里的耐受性,到了时间人的感觉产生一种不安和躁动,假如不允许起身活动,将会在人的内心产生一种抵触。而我们的会议官员们根本不会考虑这些,他们认为这种观念只是用于中小学生,大人的耐性远远大于这些,所以可以无尽头地开下去。
会开到这份上,一些人已经如坐针毡了,不时起来一个人走出会场,大家都明白这是去方便的人,但是他们更知道这些方便人的内心想到的是什么?一种不露声色的抵抗,自己也跑到外面去上了一个长时间的“大手”,之后又回到了会场。
会议结束时,已经快到中午饭的时间了,当领导念完了最后一份文件时,场下掌声雷动,之后就是会意的笑声,大家都知道掌声代表着什么,笑声又包含了什么样的寓意。参会的人有一种释然的感觉,办会的人同样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大家都在忍耐中得到了升华,也在升华中知道了无奈的切肤之感。
即便是这样自己也几乎每周都会被各种会议“缠身”,你不能不去,既有点名处,又是年终考评的依据,虽然自己知道这是一个毫无疑义的会议,但是你必须要去,因为这个会因为你的参加而成为你的一种身份,同时希望你能把会议精神带回去,传达到单位的同志们那里,这就叫联动。
开会对一些人是一件快事,他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也可以得到实惠,例如表彰会,庆功会等等,不仅能得到令人向往的礼品,还有可能让自己的肚子过年,蹭一顿工作餐吃吃。对于这些人来说,开会就是小过年,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在那里自管领导天南海北的说,他依然自如地安排自己的事情,假若是自己不愿意听的内容,坐在那里可以找出自己愿意看的报纸,让自己的视线从会场上落到报纸上,看累了还可以闭上眼睛睡上一小觉,这样的会议总比在单位里工作强得多,即风光,又舒坦。
我不知道举办会议的人对成本的观念是否考虑过,在我的感觉中,他们认为会议没有成本,所以开起会来没完没了,以各种名义开会,大则国家事务,小则分发福利,所有的事情好像只有通过开会才能彻底解决,好像是没有会议就没有了民主,正是出于这些原因,他们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开着没完没了的会议,越开越觉得应该,越开越能找到感觉。
这不是,自己也坐到了那里,进了会场下意识的问办会人员:“时间长短?”回答道:“不能短了,估计是一上午的会。”听到这里心里就发毛。昨天也是上午的会议,听得是一个天昏地暗,而台上的讲师感觉还兴致正浓,感觉不讲他三两个小时,别人看不出他的水平,自己在那里想,讲得再好,得不到落实等于零。现在是信息社会了,我们抽出点时间在网上你会看到大量类似的讲座和文章,有的一点点不比讲师讲得差。但是,自己也知道这是任务,是迫于一种形式的需要。
会议准点开始,传达三级领导的讲话,每一级都是两个领导的讲话。坐在那里仔细听取第一位大领导的讲话,知道一旦记住他的讲话,剩下的讲话都可以忽略,因为我们的舆论是自上而下,宣传的口径来源于一个渠道,来源于我们的中心人物。其他的人在我来看不过是复述罢了。
非常认真地记录着大领导的讲话,也感觉讲得很真实,不过这些讲话好像在报纸上和广播里已经听到过,也许是自小养成的习惯,每天早晨起来以后,都会打开收音机听一下新闻联播节目,对国家发生的事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大领导对国内面临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一一的涉及到,并提出了未来实现的途径。他的讲话传达完了以后,看了一下手表,整整念了五十分钟。
到了第二层领导的讲话,自己的耐性就已经到了极限,总感觉是在念一篇文章,而负责传达的领导,在那里有板有眼地念着,感觉带着自己深厚的阶级感情,自己趴在那里昏昏欲睡了。
其实在我看来一个会议不能超过一个小时,为什么学校的每一节课是四十五分钟,它已经考虑到人坐在那里的耐受性,到了时间人的感觉产生一种不安和躁动,假如不允许起身活动,将会在人的内心产生一种抵触。而我们的会议官员们根本不会考虑这些,他们认为这种观念只是用于中小学生,大人的耐性远远大于这些,所以可以无尽头地开下去。
会开到这份上,一些人已经如坐针毡了,不时起来一个人走出会场,大家都明白这是去方便的人,但是他们更知道这些方便人的内心想到的是什么?一种不露声色的抵抗,自己也跑到外面去上了一个长时间的“大手”,之后又回到了会场。
会议结束时,已经快到中午饭的时间了,当领导念完了最后一份文件时,场下掌声雷动,之后就是会意的笑声,大家都知道掌声代表着什么,笑声又包含了什么样的寓意。参会的人有一种释然的感觉,办会的人同样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大家都在忍耐中得到了升华,也在升华中知道了无奈的切肤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