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感悟生活 |
已经几天没坐在这里,大脑已经感觉麻木了,自己心里面非常想写一点自己的感觉,但是始终不能把自己的精力集中起来,昏天黑地,头晕目眩,像血压高的征兆,但自己知道这不是血压高,而是酒精综合征,全都是让酒闹得,掌柜的已经是忍无可忍。
自己知道,那种感觉远不如自己坐在电脑旁,放飞自己思想的感觉舒畅,但是又不能不这样,自己工作背后的很多事情是自己不能把握的,虽然都说这是一种假借,但是只有自己知道,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还没有混到一言九鼎的程度,还要仰仗于别人,特别是那些一把手,不然的话直接的结果就是生存的问题。
但是自己的能量有限,一天两场恐怕是自己的能力所不及的事情,更何况酒精对人没有什么好处,除去有眩晕的感觉和悔不当初的感觉,任何其他的事情都没有了。但是看到那些人在那里津津乐道,自己也是羡慕不已,何时自己的能力能够对这些场合迎刃有余该多好,但这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想法,最根本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悔不当初感觉。
自己知道这是一种迷失,从自己的一种特有的精神状态中迷失,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是一种堕落,无论自己给自己找了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在肉山酒海里一个人会怎样,沉溺于此还会怎样?
每每想到这些,自己从内心里有一种声音在呼唤着自己:“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放纵自己非常的简单,放任自由就会越陷越深,在你没有感觉的前提下,以自己也不能知道的速度,变成行尸走肉,成为一个十足的寄生虫。
其实你的工作和你的精神追求并不是一对矛盾,而造成这种矛盾现象的是你自己内心的一种“妥协”和一种需要,你自己知道精神生活在现实中意味着什么,而物质生活又会有多大的诱惑力,也许自己的选择就是一种内心真实的取舍,而这种感悟是一种“良心”发现,是自己对一种生活状态的厌恶。
希望是这样的一种状态的发现,希望通过这种发现去改变现在的迷失,回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去,一种较为稳定的学习和工作中,一种有能力抵抗现实中的那种浮躁的生活状态,有更多的时间驰骋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在外人看来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是枯燥的,但是只有自己知道,精神生活的五彩斑斓,他带给一个人的内心快感,是别人无法理喻的,他带给一个人的亢奋状态,就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体现。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里,很少有人在这方面提醒你适可而止,自制能力的建立完全靠自己去培养,而这种培养的前提就是不断的学习和反思,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应该占据的位置,学会分辨哪些是属于自己,哪些是自己应该了解和回避的东西,让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和位置。
一个人对物质的追求和对精神的追求应当是一样的永无止境,但为什么总感觉到对物质的追求要比对精神追求的那种内心动力要强烈的多,也许真得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物欲是一个最可怕的魔鬼,它会想尽办法吞噬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为此而乐此不疲。而精神生活则是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他的快乐是建立在放弃很多肉体的快乐作为前提,从而获得的一种内心的愉悦和升华。
我一直在想,这种区分的方法也未必对,精神和物质不是一对矛盾体,而是我们生活中的现实,精神和物质是一对相辅相成的需要,互为作用,缺一不可。而为何我们时常地发现,很多人到头来成为了物质的奴隶,这种现象告诉我们,物欲的追求和精神的追求,前者会简单一些,“技术”含量不高,有一副好的胃口足以,而后者则需要有一种甘于清贫的品质和善于思考的大脑,两者之间达到的快感是一样的,一个是精神世界的快感,一个是物质世界的快感,在我看来它们能综合在一起,达到不偏不倚的状态为最佳,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时常在物质和精神的矛盾中摇摆不定,像一个人坠入大海,时而露出头来,时而被海浪给淹没,迷失也是从这里延伸出来的……
自己知道,那种感觉远不如自己坐在电脑旁,放飞自己思想的感觉舒畅,但是又不能不这样,自己工作背后的很多事情是自己不能把握的,虽然都说这是一种假借,但是只有自己知道,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还没有混到一言九鼎的程度,还要仰仗于别人,特别是那些一把手,不然的话直接的结果就是生存的问题。
但是自己的能量有限,一天两场恐怕是自己的能力所不及的事情,更何况酒精对人没有什么好处,除去有眩晕的感觉和悔不当初的感觉,任何其他的事情都没有了。但是看到那些人在那里津津乐道,自己也是羡慕不已,何时自己的能力能够对这些场合迎刃有余该多好,但这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想法,最根本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悔不当初感觉。
自己知道这是一种迷失,从自己的一种特有的精神状态中迷失,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是一种堕落,无论自己给自己找了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在肉山酒海里一个人会怎样,沉溺于此还会怎样?
每每想到这些,自己从内心里有一种声音在呼唤着自己:“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放纵自己非常的简单,放任自由就会越陷越深,在你没有感觉的前提下,以自己也不能知道的速度,变成行尸走肉,成为一个十足的寄生虫。
其实你的工作和你的精神追求并不是一对矛盾,而造成这种矛盾现象的是你自己内心的一种“妥协”和一种需要,你自己知道精神生活在现实中意味着什么,而物质生活又会有多大的诱惑力,也许自己的选择就是一种内心真实的取舍,而这种感悟是一种“良心”发现,是自己对一种生活状态的厌恶。
希望是这样的一种状态的发现,希望通过这种发现去改变现在的迷失,回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去,一种较为稳定的学习和工作中,一种有能力抵抗现实中的那种浮躁的生活状态,有更多的时间驰骋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在外人看来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是枯燥的,但是只有自己知道,精神生活的五彩斑斓,他带给一个人的内心快感,是别人无法理喻的,他带给一个人的亢奋状态,就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体现。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里,很少有人在这方面提醒你适可而止,自制能力的建立完全靠自己去培养,而这种培养的前提就是不断的学习和反思,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应该占据的位置,学会分辨哪些是属于自己,哪些是自己应该了解和回避的东西,让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和位置。
一个人对物质的追求和对精神的追求应当是一样的永无止境,但为什么总感觉到对物质的追求要比对精神追求的那种内心动力要强烈的多,也许真得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物欲是一个最可怕的魔鬼,它会想尽办法吞噬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为此而乐此不疲。而精神生活则是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他的快乐是建立在放弃很多肉体的快乐作为前提,从而获得的一种内心的愉悦和升华。
我一直在想,这种区分的方法也未必对,精神和物质不是一对矛盾体,而是我们生活中的现实,精神和物质是一对相辅相成的需要,互为作用,缺一不可。而为何我们时常地发现,很多人到头来成为了物质的奴隶,这种现象告诉我们,物欲的追求和精神的追求,前者会简单一些,“技术”含量不高,有一副好的胃口足以,而后者则需要有一种甘于清贫的品质和善于思考的大脑,两者之间达到的快感是一样的,一个是精神世界的快感,一个是物质世界的快感,在我看来它们能综合在一起,达到不偏不倚的状态为最佳,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时常在物质和精神的矛盾中摇摆不定,像一个人坠入大海,时而露出头来,时而被海浪给淹没,迷失也是从这里延伸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