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内心的深处产生了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正在飞快的蔓延,让我对一些事情产生了厌恶,在金玉其外包装后面的龌龊,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失望,我想离开,不,应当说是一种回避,我不想在“名利场”里面捞取点什么,所有的一切的动机只有一点,向他们学习一点真正的东西,从他们不善言辞的只言片语中,听到一点“弦外音”,自己觉得这些对我很重要,但是现在看来自己想得有些天真。
随着时间的延长,随着交往的深入,你会发现曾经自己幻想的那些可以学到的东西不存在,突然明白,到了我这样的年龄完全靠自己去悟,靠自己发奋的学习和写作,没有现成的东西让你借鉴,你的借鉴是在你的大量阅读以后的每一次顿悟,那时候,你找到了适合于你表达内心想法的脉络,你还是要自己去构思和记录。
有的时候感觉自己表现的真诚,对于另一些人来看则是一种幼稚,这种表现则成为了一些人鄙视你的利器,他以为既然你这样,我也就可以小视你的存在,可以在你的面前耍大牌,内心阴暗的东西自然不自然地暴露出来,感觉自己已经被劫持。其实不是劫持,是自己的一种奴性做崇。
阴暗的心理可能对于每一个人都存在,但是随着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使我们内心中这种阴暗心理得以克制,让他在心灵的深处“沉睡”,这样的人在我看就是一个高尚的人。而另一些人则不是这样,他们也表现出一种文人的绅士姿态,他们的谈吐也同样是如此的儒雅,给人最初的感觉就是一个学者。但是当你与他的接触略微长一点,你就会感觉到他内心中的狭隘和龌龊,你会对这样的文人从内心里感到一种鄙视。
也许这种人不是个别的范例,所以当你发现你追求的理想王国,竟然是如此的“险恶”,你对他们的崇敬之情,你对他们的认可程度,会在那感觉的刹那间轰然倒塌。你觉得再与这样的人在一起失去了意义。当然不是自己做的有多好,自己的真诚也许在最初的时候没有根本的一种准确定位,有一点急功近利,有一点急不可耐,给一些“机敏”的人,找到了你的“软肋”,欲速则不达,可能就是这样。
自己有的时候在想,自己这是何必?自己拥有丰富的精神食粮,足可以满足你一生的需要,你还要到外面去寻求,这不是舍近求远吗?如果你不想去当一个作家,你不想把自己的思想与其他人交流,自己做点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记录一点属于自己的感觉,不是同样挺好的吗?
说来说去,自己内心中还是有一种虚荣,还是想在大庭广众表现,还是有一种希望被人承认的内心向往,作品的发不发表就这样的重要?你不过就是一个初学者,仅此而已,还去非分的奢求什么?已经偏离了自己最初的想法和初衷,把一种兴趣转化成为了一种虚荣的需要,当你感觉相去万里的时候,你用自己急不可耐的样子去寻求,不造成今天的这种感觉,那才是见鬼了。
周围有一些自己可以借鉴的人,也有一些我可以学习和效仿的人,自己急功近利的做法,让自己忽视了这些,其实他们最初就用一种婉转的语言来提示过我,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任何事情随遇而安,更何况读书写作是一个长久奋斗的事情,另外还需要有一种天分,这一些问题是最现实的东西,自己竟忘记了这最简单的道理。
记得我最近在一个场合,和一位年轻作家在一起交谈,他说:“经常到你的网站上浏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是制造文字垃圾的大家。”当时自己没意识到自己的这句话说得是多么的准确,到现在回想起了,确实自己制造了太多的文字垃圾,可以保留的东西不多,但是这已经成为了自己宣泄情绪的一个渠道和办法,既然自己不把它看成作品,视为自己的情绪波动也就无所谓了,对不住的是,一直以来关心自己的朋友,我想在大量的阅读以后,会越写越好,即便写不好,也请诸位原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