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感悟生活 |
小兄弟回到小城自己不知道,周末朋友邀请到“郊区”体验“新感觉”。正巧没事,爽快的答应了下来。说实话自己近几年到小城边缘的地方好像没有记忆,所有的记忆还是十几年以前的印象,作为小城重工业基地的这个区,曾经是一派繁荣景象,也为小城的重工业和轻工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的调整,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的必然要求,曾经引以为豪的重工业和轻工业,逐渐地失去了曾经的辉煌,自己一致认为这是国外列强的一个阴谋,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得到验证,让自己感到一种郁闷。
城市随着它的发展而改变,这也许就是城市管理者,唯一可以引以为豪的“杰作”,当你坐在汽车上,沿着自己已经淡忘的记忆向那里行使,依稀记得年轻的时候。骑着自行车穿行在这个偏僻的道路上,为的是自己心中的一个希望,在那里有一个二级图书批发门市部,它的新书要比市内先上架一周左右,先睹为快,捷足先登怀着既有虚荣,又有真实的心情,往返于这条道路上。
过去熏人的化学气味、呛人的工业烟气,现在已经再闻不到了,路边上的平房早已经成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车流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一道“风景线”,也许高耸入云的烟筒,已经变为了尾气。坐在车上一边看着,一边想着,曾经的一幕幕又浮现了出来。
在那个已经沦落为“衰败”的城区,竟然没想到的是餐饮业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我们几经周折找到那个地方,竟然发现早已经是顾客满员,我们也只好没有脾气的在那里等待着,心里在想真印证了“民以食为天的”的道理,经济大环境无论再不好,人的胃口是每天都会有饥饿的感觉,所以迎合胃口的餐饮业就有了它长盛不衰的道理。
从那里吃完了回到城里已经是午夜时分了,朋友告诉我小兄弟已经回来了,现在正在某一个热闹场合等着我们。没法,随着朋友前往,说实话深更半夜的活动,从自己心里就有一种抵触,毕竟安全问题不能不引起自己的重视,到这个年纪了,已经没有能力处理意外事件,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早的回到“避风港”自己的家中,但是朋友的事情又不好说,硬着头皮前往,坐在车里打了几个喷嚏,估计是掌柜的在那里念咒语。
和文化人在一起,说不上来有什么感觉,从艺术性和技巧的角度,你敬佩和尊重他们,但是从生活的细节和性格上,他们的那种豪放,又感觉自己无法与之比拟,那种豪放到了一种歇斯底里的程度,知道他们在疏发自内心的压抑,但是这种释放也许只适合于他们,匆匆见面以后自己礼节性地敬了几杯酒,便起身告辞,感觉他们要通宵达旦的欢快。
第二天印证了自己的感觉,凌晨四点钟他们依然兴味正浓,而那时的我在梦中游弋得很远很远,朋友来电话让晚上出席小城艺术家的一个冷餐酒会,让我近距离了解小城的文人,从中找到对艺术家真实地感觉,不好推辞便答应了下来。
在一个近似于法国名字的酒吧里,我见到了小城艺术节的一些“名流”,还见到了不少国外的客人,当然这里面也有不少“靓丽”的妙龄少女,好像艺术与美女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所有的酒吧都会聚集着一批妩媚靓丽的少女,这也许是大家愿意到这里来的一个“动力”,艺术家们在酒吧里的表现,完全不同于他们一丝不苟的艺术创作,把自己更率真的一面暴露给大家,显得亲近可爱,自己坐在那里看着他们相互间的致意,都带着自己内心的一种约定俗成,把“腕”和一般的艺术家划分得非常清楚,他们的眼神和语言都在他们自己的脸上得到充分的表现。
一个从京城请来的小乐队,用他们自己特有的方式,让所有在场的人变得疯狂起来,即便一直是温文尔雅的艺术家,在强烈的乐器的节奏中,让他们忘记了自己,音乐将他们虚伪的外衣撕下,赤裸裸地暴露在大众面前,他们扭动着自己的身躯,伴着音乐的节奏,越来越疯狂地跳着、喊着,释放着内心所有的积压。
从那里自己出来,震耳欲聋顷刻间变得寂静无声,在夜幕中我找回了自己,实在不能恭维这样的喧嚣,艺术家所倡导的艺术张力,也许就是这种强烈的氛围,而对于一个喜欢观望的人来说,愿意把自己的那种亢奋,用于自己在键盘前的“弹奏”。也许这是我的虚伪所在,说实话我还是希望走进他们的画册,而不想进入他们的业余生活,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对生活态度的不同。虽然可以去迎合和拉近,但那毕竟不是你的一种真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