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游山玩水 |

坦诚地说,几次到婺源没留下影像资料,这里的名声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已经今非昔比,但毕竟在这里曾经有过一段辉煌,从臣民百姓到官宦大臣,都陆陆续续地到此“观瞻”,这也许是一种政治需要,也许是在寻求一种不得而知的内心需要。总之,这里已经被炒成了旅游景点中的“精品”。
记得第一次去,导游在来访者的照片前,动情地讲解了,曾经的执政者的妹妹,到此寻根,但是他们家现存的祖籍地,已经是断壁残垣,没有留下一间房舍。我们走到他们曾经的房舍前时,看到的是孤零零竖立在那里的一段残墙,据说占地面积不算小的老舍,在几十年前的一日,不堪负重的老舍

再一次是应同行之邀请,陪同他们再一次前往,其中还有一位“要员”,景点没有大的改动,唯独一个“江氏祠堂”拔地而起,这是一个新添的庙宇,其中的原由不言而喻。导游介绍时说道:“这是掌管者第二次连任以后,在荣归故里前特意建造的,但是步入其中,你第一个感觉这是一个假冒伪劣工程,或者是一个应付任务的工程,当你看到顶梁柱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裂纹,你能感觉到这项工程的实际意义。在大殿里看到贴满木板的墙面时,随行的一位朋友开玩笑的说:“感觉像是在洗浴中心的桑拿房里”。
我看出来随行那位要员到这里参观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内心中是不愿意到这里,毕竟它目前还是一个往上走的势态,“落地凤凰”对他来说是一个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这

其实也真的没什么好看的,在安徽已经看了正宗的徽派建筑特点,更何况婺源也曾经隶属安徽,后来划给了江西,感觉黄山与婺源同属一个山脉,翻过安徽的大山就到了婺源,这里你看到的景致与安徽的没有大的差别,其实最让我高兴的是,沿途盛开的油菜花,金赤金麟,窗外每走一小段,便会有一个个不同的景致,完全感觉这是在人间仙境之中。
导游尽心尽力地为我们讲述着在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特别在讲到执政者回到故乡的故事,讲得神乎其神,说当他来到这所江湾小学时,原先天上还是细雨霏霏,他一下车雨却神奇的停了,不知是谁说了一句:“上苍开眼。”他开心地笑着说:“托孩子们的福。”导游指给我们一幅照片看,看得出我们的执政者开心的笑容。
跟着导游来到了一位老师的家中,导游告诉我们:“那位大领导来到江湾一共呆了多长时间,他在这位老师家里坐了二十五分钟,这句话的含义很明显,大领导对他很敬重,在他家的墙上悬挂着几幅大照片,其中就有大领导与老师亲切谈话的镜头。”在这间屋的一个角上,这位曾经与大领导合影的老师,正坐在那里,旁若无人地在那里写毛笔字,当我们一行中有人提出与这位老师合影时,那位和善面孔的老师微笑地说道:“欢迎。”便坐直了身子,用一种很熟练的姿势摆好,人凭着闪光灯的不停顿的闪动,个人感觉已经是经风雨,见世面的人了。
其实我知道导游为什么极力地介绍这位

其实我也看出来了,此行中的一些人,对现在已经成为历史的人物,对功过是非尚无定论的人物,大家还是敬而远之,既不想评判,更不想长久的驻足,走马观花一般的走了一圈,就算是了解了真情了。
假如说江湾镇的景点有政治色彩,另一站就是离江湾不远处的一个原始的徽派建筑小镇——李坑,那里是非常地道的民俗景致了,小桥流水,古老的民房,呈现徽派建筑的特点,再加上村外田地里的金黄色的油菜花点缀,给人感觉回到了民风质朴的过去。但是总体感觉不如安徽龙川的那个小镇,那里的优雅景致感觉要比这里深刻得多。无论如何自己已经再一次到了这里,无论感觉是否强烈,我想还是让自己的照片来反映自己内心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