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言自语之十

(2008-03-06 05:05:21)
标签:

随笔/感悟

分类: 感悟生活

  这几天脑子又出了毛病,不出信号,一瞬间的感觉本应当记录下来,但是坐到电脑前,就没了感觉,要说近来有很多事情压着你,让你感觉是不适应,也可以说成为一个理由,但是自己并没有这样,没有多少事可以干,大家仍然沉浸在一种节日的氛围中,当然也包括自己。

  朋友来要“债”,答应写一篇东西,但是自己心里面,就是燃不起“火苗”,只字未写,在电话里感觉到他的不悦,自己也觉得确实不妥,但放下电话,再去想这篇文章,竟然大脑开小差,想到其他的事情上了,也许这是潜意识中的一种抵触,自己根本不想写这样一篇东西,但自己细想,当时自己也为那件事情激动过一阵子,当时的冲动竟然过了没几天就一点没有了,这算是一个什么事情。

  其实自己知道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忧虑,是一种从内心深处产生的担忧,好像在很久以前曾经有过的一种忧虑,正是那次忧心忡忡,下意识地到周边转了一圈,找到了一些灵感,制造了一个产品,也正是这个产品的诞生,成为了今天的主要生存依赖。

  自己不是农民,但自己曾经有过农村劳动的经验,也听过一些老农对农作物的知识讲授,在一块土地上一直不变的耕种一种农作物,不会是增产的趋势,势必造成逐渐的衰退,因为土壤的养分,随着耕种的不间断性而发生改变,失去了原有的“火力”,虽然现在科技将化肥投入田间,激发土壤的活力,改善粮食的产量,但是实践证明使用化肥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化学用剂对土壤的杀伤力更大。

  通过土壤的这种发展变化关系,自然也会联想到自己的工作上去,感觉有相近的地方,一个产品保持一成不变,最后的结果就是产品的销售萎缩,因为它失去了消费者的兴趣,一种产品假如它不是一个必需用品,这个产品就会随着消费者的意愿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能只认定一种产品,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长期以来,自我感觉良好的产品,眼睁睁地看到了“销售淡季”,其实并不是大家对它失去了兴趣,而是换上了“情感麻木症”,在这个时候把它稍作调整,想必会有不同的效果。前几天我听大领导的讲课,他讲了有关创新的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很生动,很真实,既看出了领导的水平,又感受到作为一个领导应具备的远见卓识。

  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情景就是缺乏创新的意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岂不知在你自我感觉良好的同时,人家已经早在那里大刀阔斧地在改变着什么,不,应该说是在那里进行改革的创新,在报纸上看到了他们的新思路,在电话里听到了他们的新想法,这些都是善于经营和管理人的自觉意识,自残不如,自己的忧虑就产生于此。

  作为一个小船上的舵手,直到现在行驶在浅水湾,略有不慎将会搁浅,造成重大责任事故,如何探寻找到一条通向深海的水道成了当务之急,平心来说船上的负载情况,已经将“超负荷”的物品卸载得差不多了,应当是可以正常行驶,但是至今仍然感觉是举步维艰,是犯了方向性的错误,还是走错了水道,依我看是进入了狭窄的水道。

  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在印证这样一个道理,不进则退,造成今天局面的就是缺乏前瞻性,缺乏创新意识,因循守旧造成的后果。算下来这个产品已有若干年的时间了,几乎是一成不变,怎么能行?也许同事们说的对,调整大势所趋。

  不过我的想法与他们有所不同,改造和嫁接这个产品,比单纯去为这个产品包装,再买这个产品好得多,在我的想象中,就像自己家里面的小菜园一样,既有西红柿,又有黄瓜,还有绿油油的小白菜,能够满足全家人不同口味的不同要求,这才是理想的基本情景。为此还需要开动脑筋,或走出去吸收“新鲜空气”,不是说了吗,借鉴别人的新经验,改造自己的陈旧过时的东西,以适应新的需要,这也是创新的范畴,看来只能这样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