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看国产故事片《江城夏日》有感

(2008-02-29 05:06:20)
标签:

随笔/感悟

分类: 音评影论

  哈哈,又是写了一篇看影片的观后感,很多人恐怕以为自己是一个无业游民,每天没别的事情,靠看电影打发日子。其实并不是这个样子,就像看书一样,自己感觉看影像资料片,比看书省事,影像资料是人物、情节、色彩合二为一的艺术作品,不需要你像看书那样集中精力,去读懂每一个字,而且要始终连贯起来,不然的话会曲解作者的真实意图,电影则不同,就像你在看拳击赛一样,谁输谁赢一目了然,与书籍相比影片写实的多,自己的懒惰形成了自己“找捷径”的学习方法,观后感要比写其他问题简单的多,不需要更多地去论证和引述,随心所欲,畅所欲言。

  这又是一部参加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关怀最佳影片,导演王超是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凡是拿到国际上参赛的作品,自己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当然不排除一种盲目的热情,也不是说参赛作品就一定是好作品,但是自己还是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想观看和了解的愿望,也正是这种愿望,在第一时间买回了这部片子的DVD光盘。利用自己的时间看了这部片子。

  这部片子的表现风格与贾樟柯导演的影片风格很相似,近似一种写实的手法,片子里的男女主人公,没有找那些大牌明星,力求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为选择要素,而且人物的语言以武汉当地方言为主,这样一来显得更真实,更具有现实生活的色彩。

  故事讲了四十年前毕业于武汉大学,因犯了错误被分配到山区教学,四十年以后,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仍在坚持教学的老师李启明,到武汉找因与他发生矛盾而离家出走的儿子李雪琴,江轮停靠在武汉的江边码头,从簇拥的人群里出现了李启明的身影,他一脸的严肃,走出客运站,看到在这之前早已来到武汉帮助找哥哥的女儿李艳红打车来接他,父亲长时间没有看到女儿的面,而这时女儿已经是穿着时髦,花枝招展的妙龄少女了。岂不知她已经留在了武汉工作,而工作的地点就是武汉的“天上人间”夜总会,在那里当三陪女,这一点是她父亲根本不知道的。

  女儿李艳红接到父亲以后,把他接到了自己和另外一个朋友租住的地方,告诉了父亲寻找哥哥的事情,并把最后找的那位民警的名字告诉了父亲。让父亲休息,她便去上班了。父亲从此和那位老民警联系了上,老民警带着李启明骑着自行车,走街串户打听他儿子的消息。而李艳红这边则是灯红酒绿,因为李艳红长得漂亮,所以顾客很多,但是在这里她还是让夜总会总经理鹤哥,据为己有,并怀上了他的孩子。为了照顾李艳红的情绪,鹤哥答应带着李艳红和他父亲到武汉的著名景点看一下,在游览的过程中李启明从女儿那里听到了这是他的男朋友,虽然鹤哥在李启明那里想卖弄一下自己的城市人的傲气,但是满腹经纶的李启明还是把鹤哥那点“傲气”给打了回去。不过李启明对鹤哥总的印象还行。

  李启明在找儿子的同时,也在闲暇之余到了女儿工作的单位,多多少少感觉出女儿从事的工作的性质,但是不善言辞的父亲,无法向女儿再说些什么,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就是因为与自己拌嘴以后,离家出走,这一走就是两年多,现在自己的老伴已经患病到了晚期,老伴的唯一要求就是看一眼自己的儿子,这次来的最终目的就是这些,而意外之间了解了女儿的情况,在他那沉闷的面部表情中,我们无须去分析和研究,他的面无表情涵盖了所有感受。这也是导演选人的独到之处,对于知识分子和一个长期在困难环境下成长的人来说,磨难已经让他对很多事情宠辱不惊了。

  由于李艳红的姿色出众,招致一些有身份人的青睐,想让她陪着唱歌喝酒的人很多,而鹤哥却霸着李艳红不让,得罪了一些有背景的人,一日李艳红上班时,被一个社会小混混把她砍了一刀,住进了医院,鹤哥到医院看望,感觉很内疚,告诉她砍她的那个小混混已经抓到。

  在临行前,李启明让女儿叫上鹤哥和帮助他的老警察,一起坐下来吃顿饭,表示一下谢意,就是在这次聚会以后,发生了意外的情况,四个人在一起吃饭,老警察出于他的工作特点,对李艳红男朋友鹤哥,存有着一种天生的警觉,在吃饭的过程中一直到后来的回家的路上,在他们两人的对交中,老警察发现了鹤哥的破绽,让他第二天到派出所去一下,知道事情不妙的鹤哥,特意的去送李启明和他的“女朋友”,在送完他们之后,趁着老警察喝多的情况下,把他给杀害了。

  片子演到李艳红到火车站送父亲,当火车徐徐的开动以后,她又回到了夜总会,在那里遇到了夜总会的主管,她把她叫到一旁,告诉她鹤哥出事了,并转交给了她一封鹤哥转给他的信,打开来看是一个存折,留给她的一笔养家费用。李艳红到监狱看鹤哥得知他因故意杀人罪,被判了死刑。

  李艳红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她坐在自己曾经上学的校园里的秋千上,等着自己父亲下课,下课的铃声响了,孩子们欢笑的冲出教室,校园成了欢笑的海洋,李启明发现了自己的女儿,走到跟前问她为何回来不跟他说一声,女儿没有任何表情地坐在秋千上,她把哥哥死去的噩耗告诉了爸爸。一段很长的寂静,镜头又切换到乡间小路上,行走着一队送葬的队伍,李艳红披麻戴孝地走在队伍的前面,她的母亲去世了,李启明守在老伴的棺木旁,目无表情的缓缓前行。唢呐的声音在乡间的空间里响起,凄凉委婉。

  片子的结尾很有意思,在乡村医院的产房里,李艳红正在痛苦地分娩,她的父亲目无表情的站在手术室门外,这时从产房里传出了婴儿啼哭的声音,一个小生命诞生了,镜头这时留在了李启明的脸上,这时他那总是面无表情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亲切,那么和蔼,我知道新的生命的诞生,使这个不幸的家庭和悲惨命运的李启明带来了新的希望。影片在李启明的微笑的脸部表情中结束。

  生活就是这样在平淡中,在幸福和痛苦的交融中,随着时间而流失,而度过。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命运与我们的知识、环境有关系,而又无关系,这就是人的宿命,失望和希望,快乐和痛苦,交互在一起,我们只能去感觉,去欣然接受,也许作者和导演就想告诉我们这些。从这一点上看本片成为关怀最佳影片也是情理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节后同学聚会
后一篇:坚强的背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