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朋友那里学习回来已经快半个月了,在那里产生的感动、激动、“想动”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模糊起来,基本上恢复到不动的状态之中,每天应付差事的工作,不显山不露水当个“老实人”,有点像泄了气的皮球,拍不起来了。
上午在办公室里发愣,朋友从远方打来电话,问自己近来的情况,我告诉他自己的现状是“外甥打灯笼──照舅”,对方在电话里就笑了,其实他知道这不是我的风格,但面对如此百般无奈的现实,也只能在郁闷和彷徨中等待,记得我曾经跟他交流过,地域的差异,对事情认识的差异,都构成了同样的事情不同样的结果的现实。
朋友在电话里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因为我们太熟了,所以我们相互间的关注就与其他人不一样,你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你是老大哥,很多事情不能使着性子来,中国的事情要随机应变,我感觉你目前的困难,根本原因是在于你和上面沟通太少,现在的领导和我们没有差别,也喜欢得到别人的吹捧,也希望多几个小兄弟在身边,你应当主动地靠近他们,投其所好,赢得他们对你的好感,等你们称兄道弟了,你工作上的事情也就不在话下了”。
老弟说的话很中肯,也有一定的道理,知道没有虚情假意,可是我自己对他的劝慰还是保持自己的看法,当然我也希望和上面搞好关系,特别是主管生杀大权的人。可是一个领导他的领导水平和对人的评判标准,如果只是从感觉近和疏上来取舍,那也太有失领导的风范了,工作还是看能力和水平,固然有能力有水平再加上有亲和力最好,但是那有这样的巧事。
从我自己的观点来看,关系再好没有能力和水平也不行,即便是把你硬撑着扶了上去,你也会为自己的冲动感到后悔,因为不胜任工作能力的人只能给你帮倒忙,而且也会降低你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这一点我是由切肤之感。
想想自己天天面对这些事情,感觉也挺无聊的,不是说自己有傲骨,总觉得靠实力说话比什么都强,自己的能力不会给别人造成什么压力和负担,毕竟是自己主管的部门,你的能力就是员工的享受到的经济利益,对于员工希望领导才智和水平越强和越高为好,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心悦诚服,死心塌地得跟着你走。
想起这些自己在博中写了自己学习的一点感受,贴上去以后打电话给朋友请他给与指正,时间不长对方回了电话,说已经把我写的东西打印了出来,并认真的学习。我开玩笑的说:“是不是赞誉之词不够感觉不满意?”对方笑着回答:“我们已经十分的满意了”而且他又重复的把劝慰我的话说了一遍,而且列举了他的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他的道理是有根有据。
说来也是,他一直以来都是照此办法做事,给人的感觉是如鱼得水,岂不知这里面蕴含着他的如此的用心良苦,现在看来他是对的,可是性格决定命运的自己,仍坚持认为这是众多办法中的一种,但绝不是唯一的最好办法,这种办法大兴其道是民风日下的表现,完全靠关系和感情,不靠能力和水平长久不了,最大的负责任就是独立完成上级的意图,而且贯彻的行之有效,领导与群众走的近是亲民的表现,群众与领导走的近是“攀枝”的嫌疑,保持适当的距离是与领导保持关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中国历来就有“伴君如伴虎”之说,有气度的领导还好说,一旦遇见一个小肚鸡肠的领导那可真就麻烦大了,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太多了,何苦,还是凭着良心,谨慎做事为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