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姐姐说故事

(2007-07-09 08:32:38)
分类: 杂谈闲侃

    姐姐是一个公认的美女,但是我更敬佩她的才华,可以这样的描述她秀外慧中,但毕竟我们都早已进入了中年,对审美的概念和审美标准与现在的年轻人有所不同,我们认为的“美人”在年轻人的感觉中不能雷同,他们更注重外形的要求,对心底之美忽略不计,可能这是一个在不同标准下的审美标准吧。

    当然她不是我的亲生姐姐,认识她也不足十年,但是当我们相互认识的时候,似乎我们都有一种默契的感觉,这种默契来源于什么并不重要,但对于姐姐所表现出的聪慧、秀丽、端庄、水平和能力,无不吸引在听周围的人。也许是我们相见的时间太少,短暂的几天里大家彼此都展示自己的长处,但我相信姐姐所展示的优秀品质和能力没有做作的成分。

    这次和姐姐的相见两天的时间里,没有谈更广泛的话题,只是听姐姐谈自己的一些事情,她刚刚经历了自己的同学过世,看得出来她的心情不是很好,对她的这位同学感觉出姐姐对他记忆犹新,也正是这样他向我讲述了一个既凄婉又恐怖的故事,与我一道的朋友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小说题材,但是我更愿意把它当成一个故事来听,虽然我知道这个故事来自于生活的真实,但是我还是不想把这个故事与我姐姐相联系,全当是发生在其他城市里的事情,下面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博友听,纯属虚构,与任何人无关。

    故事发生在一个中等城市的中学毕业的前期,在这个班上有这样两位同学,一个是英俊潇洒,聪慧至极的男同学,我们暂且叫他小余,小余从中学到高中,他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当文革结束以后恢复高考的当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国家某重点大学的重点学科,而且在大学里也是中表现出他品学兼优的品质。而另外一个同学,则是一个性格开朗,秀外慧中的女同学,我们也暂且叫她“慧”,她的秀丽和她开朗的性格,以及她那天籁般的歌喉,赢得了班里同学的青睐,特别是男生更是对这样一位女同学垂涎三尺,而小余对慧的仰慕和爱恋更是深沉,高中毕业前夕对于青春期情感萌动的青年人来说,这是一个对意中人表达情感的最佳时期,小余则在毕业前夕向慧发出了第一封情书,向他表述了自己对她的仰慕和爱恋,对于小余的情书慧并没有太介意,像这种情书,慧不知道接到过多少,处于家庭的熏陶,慧非常理智的面对这一切,用沉默回答求爱者,就这样大家各奔东西,走入了社会。

    慧对小余并不是没有意思,在小余上大学期间,小余也没有停止过对慧的炙热的追求,而慧也曾被他的炙热而感动过,也曾到学校里面看望过他,但是我们这位小余同志他的内向和迂腐,令慧感到失望至极,从那以后也就不再考虑小余的事情了。

    时间过得很快,小余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我国著名的某实验室工作,听说与高能物理有关,而且他还被列为国家重点培养的外派学者,可以说光明的前景就展现在他的面前,遗憾的是他的家人不愿意让家中的唯一的一个男孩子飘泊在外,在家人的极力劝说下和托关系把他调回了自己生长的城市,在一个政府部门工作。

    也许是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城市,工作也不是特忙,成家立业的想法又占据了他的脑海,慧的形象又站满了他的脑海,新一轮对慧的追求又开始了。但是当他知道慧已经有了意中人,而且已经在谈婚论嫁了,他竟然不顾一切地找到慧,对她说:“我会永远的等你,非你不娶,你可以和他结婚,你结婚后在离婚,我等你。”对于慧来说,小余的这些做法感觉就是荒唐,她不可能,也不想这样的去伤害其他人,所以慧向小余坦诚地说了自己的想法,也希望她能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女孩子,大家都记住曾经有过的这份真情足以。

    对于一个处在痴狂的人,理智已经与他无关,所有的想法都在支撑着他走向事情的反面,小余那能理会慧的好意,他认为还是自己不大度,当再一次见到慧的时候,他悄悄拿出了一摞已经填好地址的信封,而且信封上还贴好了邮票,递给了慧,对她说:“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但是我对你的感情是真的,这些信封时我帮你写好的,希望你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寄给我一封就行,不要写字,见到信封就知道你一切安好,我就放心了,我永远的等着你”,慧也很真诚地对他说:“我既然已经选择了自己心上的人,我一定会对这个家庭负责人,我不会按你的要求给你寄信,也希望你不要这样的继续下去,大家都彼此留一个美好的回忆,根据你的条件完全可以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爱人”。信封没有拿走,留在了小余的手中。

    对于内向性格的小余,这样的打击估计已经超出了他所能承受的,自从那以后慧就与小余失去了联系,后来会听别人说,他们家人曾多次给他提亲,但总是被他回绝了,到后来家人发现他的精神出了问题,被家人两次送到了精神病院治疗,从那以后他也在没有上班,从精神病院出了以后,他离开了自己的家,在那座城市的不同地方租住房子,不仅断绝了与家人的往来,也断绝了和所有人的往来。

    就这样二十多年过去了,小余杳无音信,慧已经成家立业,女儿继承了母亲的聪慧,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是研究生在读,生活就是在这种平凡中度过,曾经有过的何种感受深刻的记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渐渐的忘却。其实不是忘却还是沉淀到自己内心的深处,为什么说刻骨铭心就是这个道理,一旦遇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时间,内心中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便会浮出,不仅仅是情绪,而且感觉就像是发生在昨天。

    转眼到了今年的六月的某一天,慧接到了同学的电话,说小余死了,这两天要火化。慧听到这消息感到十分的惊讶,便只身前往小余的家中探望。在他家中得知小余只身住在他们不为知道的出租房内,是出租房子的户主感觉租房人一贯是按时交纳租金,而这次将近三个月没主动交纳了,为此户主找到他的出租房,不论怎样敲门也没动静,感觉不好,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强制性打开房门,发现余已经死在屋内,根据尸体呈现的特征,公安部门认定死亡事件已经有三个月之久了,尸体已成为了木乃伊状。

    从小余家里出来,慧在惋惜这样一个同学英年早逝的同时,也为失去这样一位曾经的追求者感到愧疚,慧从小余的父母那里要了一张小余的照片,走在路上看着这位英俊潇洒的年轻人,自己在想也许是我把他逼上了不归之路,本应是美好前途的他,确在痴情中迷失了方向,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假如我能给他一点点希望,可能他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慧越想越觉得对不住他,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

    可能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对小余表示出无比的同情,为他的痴情和执著而感动,为慧的无情无义感到气愤。其实很多事情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听完故事,我还劝慰姐姐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在想了,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是缘字,也是定数,命运中没有的不要强求,过去的就是过去了,他死了觉得对不住,假如你和他在一起还不知道如何呢。姐姐笑了一下对我说,今天就讲到这里明天接着说。

    第二天晚饭的时候,酒没喝过三杯,好奇的我就主动去问姐姐,让她继续接着讲昨天的故事,看见姐姐哭笑了一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姐姐停顿了一回说道:“昨天讲的故事感觉是一种凄婉,是一个爱情的悲剧,也可能使我的一种内心的自责,良心发现。当时今天我要在将另外一个事情,也是和他有关系的事情,当你们听完以后你们就会有另外一种感觉和心情,你们肯定会为姐姐的选择而欣慰”。

    姐姐接着讲了下去:“根据法医对小余的尸检,他死于今年的三月份,也就在他租住的地方,今年春节前发生过一起连环用刀割喉案,有五名女同志晚上下班回家,被一位男性用刀割喉,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巨大恐慌,公安部门虽经严密侦破,最终因为凶手销声匿迹而陷入困境。而春节刚刚过后又在当地发生了一起割喉案,有四位女同志被割喉,但其中的一位女同志与凶犯曾发生过搏斗,看清楚凶犯的模样,后经公安部门了解画像,并在全市张贴,开展了全面的复查。凶犯的画像全覆盖的张贴出去。就在张贴的那天,我下班回家,在楼道口看见了追查凶犯的通告和凶犯的画像,当时看到画像时,突然感觉十分面熟,但想不起来这是谁了。回到家中我还是在继续想这幅画的面孔,突然想起了小余,画得十分得像他,为此我还打电话给另外的一个女同学说这件事情,那个女同学劝我去报案,我在电话里说‘不可能是他,他可是一个有文化,有自制力的人’,所以就没在乎这件事情。”但是令人不解的事,小余死了以后,本应该是第二天就火花,可他家里的人说:“公安部门不让火化,而且是重案组在那里立案,并且说要进行DNA检查,我感觉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后来我找了公安的朋友问了一下,真的下了我一大跳,在小余的身上发现了一把刀,估计割喉凶犯就是小余,当他第二次作案后,由于全市开展拉网式搜查,他害怕被人发现,躲在室内自杀。公安部门的侦察很快就结束了,当我们在火化厂里,看到被白色纱布紧裹着的他,已经卷缩得很小了,不再像是一个一米七六身高的人,像是一个小孩。”

    姐姐的故事就停留在这里,在座的每个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昨天对小余给予同情的心荡然无存,为姐姐逃过这一劫感到庆幸。姐姐的直觉是对的,小余显示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往情深,而且也从骨子里露出了偏执狂的倾向,就像姐姐说的:“在那个年代大家都比较传统,他竟能”开放“到这种地步,不是偏执又是什么,一旦跟了他后果不堪设想。”从偏执狂到杀人犯仅一念之差,小余的转换也正印证了这些。

    回到房间躺在床上想这个故事,昨天还为小余的痴情感动,今天又为姐姐的明智而庆幸,人就是在变化中,人集善与恶于一身,不是当天使,就是作恶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在黄山所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