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随感 |
坦诚地说与崔燕不是很熟,但与她老公到是称兄道弟,也算自己圈子里的朋友,这位性情中人对我这个老哥算是关爱有佳,他的父亲就是享誉军旅的著名画家,近几年老人家又迷上了烧制瓷器,我很有幸在他儿子的鼎力相助下,老人家的画作和瓷器作品都有收藏,这些东西都是崔燕的老公无偿提供。在别人眼里显露出羡慕的目光,这就是哥们。
崔燕的婚礼我参加了,很遗憾因为当时要出差,看到他们婚礼的开场便匆匆离开,赶往机场,后来又在不同的场合他们夫妇俩人也起一吃过饭,但就文学方面的问题并没有相互交谈过,毕竟我不是专业人士,而那时的崔燕已经在我们居住的小城颇有影响。
今年春节前与崔燕的老公一起聚餐,他给我们带来了他对象崔燕撰写的《青岛的一百个细节》,打开书赫然写着她的赠言,由于酒的原因,把书带回家中就放在书架上,很长时间没翻阅,春节过后应朋友之邀,为我的另一位敬重的女作家,为她撰写《青岛篮调》写一篇观后感,在写的过程中想起了崔燕的那本书,便从书架上取下来,随意的翻看起来。
《青岛一百个细节》与我刚刚翻阅的《青岛篮调》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相似的地方都是续写青岛的风土人情,不同的地方是她们不同的是视角点和笔锋,一个是平铺直抒,续写着青岛历史演变的真实,而另一个是激情洋溢,用她特有的豪迈记述了青岛的昨天和今天。前者看到了作家理智的思考,而后者看到了她对青岛的透彻感悟。同样的青岛有着不同的感觉和视点,无论如何在她们的笔下我们这座城市被描写的仪态万千,秀丽动人,用崔燕自己的话来说:“我写一些与青岛市井民俗有关的城市小品,让外地人来青岛以后,通过这些通俗、浅显、随意、轻松、简短的小文,了解这座城市。后来越写越多,就有了这一百个细节。”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青岛一百个细节,从青岛的大海便开始,之后就随意的走进了青岛的不同的角落,人文的、民俗的、历史的勾勒了青岛百年历史的脉络;第二个部分是走街,作者写了一些它比较熟悉的青岛老街,写了她漫步在这些老街上的感触;第三部分是她近几年写的一些杂文;而书的第四部分则是她记述她与老公相恋、结婚、怀孕、生子的过程,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这一部分写得最精彩,也最感人,写的真实生动,写出了母爱的伟大。写出了她为人妻,为人母的真实感觉。如果我们对母爱不了解,那就请你翻阅这部书中的第四部分,崔燕用她作家特有的感觉,翔实地记述了这一切,特别是她叙述临产时的感觉,会让每一个已婚男人从灵魂深处了解妻子的伟大和奉献。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的书中曾经写到过:“一只落在一朵花上的蜜蜂蜇了一个孩子。于是那个孩子害怕蜜蜂,说蜜蜂为了蜇人而存在。一个诗人赞美从一朵花里吸取东西的蜜蜂,说它为了吸取花香而存在。一个养蜂人看见蜜蜂从花里采集花粉,带去蜂房,就说蜜蜂为了采蜜而存在。另一个比较仔细地研究过蜂群生活的养蜂人说,蜜蜂采集了花粉来喂小蜜蜂,抚养一个蜂后,因此蜜蜂是为了延续种族而存在。一个植物学家看见带着一朵雄花的花粉的蜜蜂飞到一朵雌花上,使那朵雌花受粉,于是从这上头看出蜜蜂存在的目的。另一个考察植物迁移,看出蜜蜂有助于这一工作,因而可以说,蜜蜂的目的就在这上头。但是蜜蜂的最后目的并未被人类头脑所能察看的这第一、第二、或任何过程概括无余。人类智力在发见这些目的的上提得越高,最后目的远非我们所能理解这事实就越明显。”在她的第四部分中我看到了为爱而奉献的崔燕,她用独特的视角对婚姻和母爱作了自己的阐述,而这种切肤之感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对于一个作家无论她的观点和视觉与我们有多么的不同,只要在他们的作品中能感受到生活中和常人里固有的情节和事件,让他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从而对生活和对所发生的事物有所联想,作家的己任已经做到了,我在崔燕的作品中读懂了这个道理,作为他们夫妇俩人的老大哥,在此我向他们致礼了,同时也希望崔燕写出更多优美的作品,充实我们这座文化氛围尚不厚重的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