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朋友远行

(2007-01-13 07:58:59)
分类: 人物素描

  当知道她又要去远行,浪迹天涯,寻求新的感觉,迎接新的生活,追寻上苍将赐予她的那份真爱时,在我的心理油然升起一种淡淡忧伤,刚刚的相识,就面临着离开,这可能就是我的宿命,永远的孤寂。
  她真地走了,办公桌上放着她最新出版的书籍,闲暇之余翻开看看,你在她那简捷、明快的色泽搭配上以及夸张和抽象的构图中,你会感觉到她对市井百姓心理洞悉的是那样透彻,她用线条勾勒出人们那种在日常生活中,因欲望的膨胀所导致的痛苦或安于生活而带来的甜蜜、安详等各种神态,栩栩如生。透过每一幅画,我们看到作者对人性的准确把握,她用它特有的目光审视着世界,她用她特有的画风和线条勾勒出了人的内心情感世界。《蓝夜》·星座的爱情,向一首甜美的爱情田园诗;而《与鬼结婚》·火,透过画面上人物那双绝望的眼睛,折射出作者对婚姻和爱情的观念;《寂寞相随》·苹果女郎,那女子酸楚的表情,把内心的寂寞和哀怨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是一般的野兽》·偏执,只要看到他那张嘴,就能表现出内心的扭曲;《夏日情歌》·女人与猫,我看到的是一种安逸和恬静,纯情萌动;《木偶剧厂》·天使,我看到了作者放飞自己心灵的状态。当你把目光注视在她的每一幅画上,你会感觉通过画折射出的东西,离我们很近又很远。你还会在她的照片中,去认识青岛这个年轻而极富生命力的城市的与众不同,从中感受她对岛城独特的诠释,
  她的配画文字并不浮华,直抒达意,显示出相当的文字功底,特别是她的《女性》和《男性》两篇文章,像画素描一样,勾勒出青年男女内心本质的东西,欲望和情愫的胶着状态。她在《女性》结尾处写道:“惟有那些敢爱敢恨的女人让人羡慕,不论成功,她们是在主动的生活,她们的爱恨自如让旁观者发觉自己的不完整。”而她在《男性》结尾处写得更是妙笔生花,“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但男人很少能哭出来,男人的心是硬邦邦的。”这就是她对女人和男人看法的凝练,也体现了她的处世态度。
  她的决意离开,是有着她的深思熟虑,我在维特根斯坦那里,找到了可以描述她内心想法的表述:“躺在成就上就像行进时躺在雪地里一样危险。你昏昏沉沉,在熟睡中死去。”她的功名可以让她在这个接近于文化荒漠的城市里有颜面的活着,但是她放弃了,因为在她的性格中,不安于现状和对新事物的渴望,注定了她的漂泊生涯,就像她自己描述的那样:
  “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永远是为了某种因人而异的想像与收获,为了不同程度的惊喜。漂者的风情在路上,他们为此而颤抖。”
  “人天生就有分开着的两条腿,天生就要四处行走;以不变应万变是一种成功手段,可千变万化未尝不是另一种高谋。山岩都在使用暗力,扭出它的趋势走向,更何况人这极端崇尚自由的动物!”
  这是她内心真实的写照,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德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笔下《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一书中,歌尔德蒙的形象,他是一个浪迹天涯的艺术家,在他一生的游历中,他感悟着自然给他的启示,他把这种启示在自己的雕塑作品中体现,浪迹天涯的生活方式铸就了他特有的审美观和对宗教、人生的认识。而他的朋友纳尔齐斯则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物代表,是一个虔诚的教徒,晚年他又成为了修道院院长。作者把他作为了精神追求的化身,而把歌尔德蒙作为了一个物质和世俗的化身。两个人在不同生活经历的探求中找到了共同的结合点,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最终形成了殊途同归的效果。
  作为精神探索为化身的纳尔齐斯来说,晚年的他,对自己一生的追求反思时,写下了这样一段深刻的,耐人寻味的感悟:“无疑地,从修道院的观点老看,从理性与道德的观点来看,他自己过的生活时要好一些,正确一些,稳定一些,规矩一些,典范一些,这是有条不紊的、兢兢业业的生活,是一种持久的献身,是一种对于彻悟与真理的不倦的追求──比一个艺术家的生活,一个流浪汉和好色之徒的生活,它要纯洁和正当的多。可是,从上面看,从上帝的观点看,这种呆呆板板的枯燥生活,这种弃绝人世和感官的幸福,这种远远地回避污秽与鲜血,这种向哲学与信仰的逃遁,难道就真比歌尔德蒙的生活来得好么?难道人生来真该过一种循规蹈矩的生活,一切时间和行动都让祈祷的钟声来支配么?难道人生在世就确实只为了研究亚利斯多德和托马斯,学习希腊文,并且禁欲遁世么?难道人身上的感官、欲望、血液的神秘冲动、犯罪的和行乐的本能、产生绝望心理的能力,不全是上帝创造的吗?”
  她,不是一个神学家;她,讨厌古板的、机械的、生活方式,她说:“厌倦了这种生活方式,因为我感到一种压抑,这种压抑使我在逐渐丧失创新的能力。”我能理解她的想法,她就像关在笼子里的鸟,渴望在蓝天中翱翔。她就像黑塞笔下的歌尔德蒙,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不同的城市和各类人物的交往和对比中,才能找到生活的渴望和创作的灵感。就像歌尔德蒙对纳尔齐斯所说的那样:“这尊雕像它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包含着我的整个青春,我的流浪生活,我对许许多多女性的追求和爱。这一切乃是我汲取甘霖的必不可少的源泉。可这个源泉很快便要枯竭了,我的心田即将干裂。我将完成这尊圣母像,然后呢,我就得告一段时间假,具体多久我不知道;我要寻找我的青春,寻找曾经为我那么珍爱的一切。”
  她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她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放弃了不菲的收入,去寻求自己的所爱,对于有能力的她来说,这一切都不在话下,因为,在充满挑战的今天,机遇永远是为勇于挑战的人所准备的。我很羡慕她的选择,也很想体味浪迹天涯的感觉,但这一切都成为不可能,我就像她笔下的那只倦怠、懒散的大花猫,已经属于这个城市,这个街道,这片房屋,因为,我已经衰老。所能做的就是无尽的遐想,其次,就是为她的远行祝福,祝愿她永远聪慧、永远有爱心、永远的青春靓丽。
  无论她在那里漂泊,我相信,青岛最终还是她停泊栖息的港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说油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