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明信片想到

(2007-01-03 07:31:21)
分类: 杂谈闲侃

  正因为他写给对方的内容是公开的,在明信片的左侧部位写下你的感言,通过邮局寄赠给对方,这就是明信片的特性所在,简单明了,如同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不知何时这种问候的方式几乎快代替了登门拜年的习俗,看到自己桌子上放着的一大摞从各地寄来的明信片,就知道他们依然还好,他们还没有把远方的朋友忘怀,他们用这种间接的方式来印证他们的忙碌。
  我又何况不是这样,今年通过邮局寄出了三百余张明信片,分发到全国各地的同仁们和朋友们,以此来表达对他们的思念。明信片上的两句话:“新年快乐,万事盛意”代表着我的祝福。但是静下心来细细的去品味我们的这些做法,会有一种应付之嫌,是对友谊和情谊的一种懈怠,是一种交往的疏远。
  记得在很早之前,通讯方式还没有进入大众生活之中以前,我们与亲人和朋友的交往,除去登门拜访以外,更多的是用信函方式来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洋洋洒洒的言语中袒露心扉,倾诉衷肠,在文字间感悟情谊的浓重。而且这些书信都成为了印记友谊的纪念物品珍藏多年。但随着通信业的发展,家庭电话,移动电话等等通讯设施,铺天盖地般的涌进我们的生活,我们原有的交往方式开始发生了变化。明信片就是在这种变化中最早的显示。简单几句话代替了洋洋洒洒,好像在印证对方的忙碌,岂不知明信片无法替代信函传递情感的力量。但是大家也都默默的承认了这个现实,选择了明信片的传递方式。
  等到手机的全面侵入,明信片的作用似乎又减少了他的亲情作用,更多的人信息的传递,在信号传播中转达你的心情和感情,无论你相隔的再远或再近,信息的传递不会因天气和交通的变化而耽搁,只需你把信息编辑好了以后按下发射键足以,足不出户相连千家万户,似乎感觉把人与人的关系拉得更紧。真的是这样吗?未必然吧!我们都成为了一个单元题,人与人的关系能够用电子信号越拉越紧,这一点无需我说大家自然明了,这是决计不可能的,这使人与人交往进入的一个误区。我们所说的交往就是相互往来,在交往中结下友谊和信赖,在交往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和经验,关键是交往。我又要重复古人的那句话:“三年不见,当亲不亲”这是古人的观点,这个观点沿用到今天也不是这样吗。
  通讯方式的改变折射了人与人交往的改变,这种改变并没有朝着血浓于水的方向发展,而是在逐渐的淡化相互间的感情,追求方便和简单化,它的内涵就是一种冷漠,这与情同手足的感觉有多大的差别不言而喻。我不否认市场经济大潮竞争的惨烈,也不否认卷入经济大潮中的人们拼搏的艰苦,无论怎样也不至于忙到惜墨如金的程度。在我看来不想写就是心理的位置不重要,不想见就更无从友谊说起了,人情的冷漠要比发展的缓慢更加可怕,这一点不知道我们想到没有。当然能够寄明信片的人要比心理根本没有想法的人或者没有朋友的人要好得多,但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原谅他们寄明信片的做法。当我还是倡导人与人多接触,那种感觉与电话方式有着绝然不同的效果,不妨大家去尝试一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岁末感怀
后一篇:岁末聚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