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谈闲侃 |
说不上来何时把朋友分成了不同的层次,至爱亲朋、同窗好友、单位朋友、社会朋友等等,我不太喜欢如此复杂的去强制性地把朋友分成不同的等次,这也是对朋友真实的内涵的一种曲解,朋友就是朋友,它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性格和感情的相互吸引,它摆脱了功利性和世俗观念,同时也打破了年龄的界限,比如我们时常听到的“忘年交”。在我的感觉中朋友一词很纯洁和神圣。但现在把这种朋友的关系给弄得越来越复杂了,强制性的把朋友关系分出个里外、贵贱。在他们的价值判断中最不可靠的朋友就是社会朋友,因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在我的朋友圈子中就有不少所谓的“社会朋友”,我没感觉到他们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至于价值观和理念的不同那是每个人自己的取舍,在这里没有必须一致的必要,设想我们的感觉和趋向都是完全一致,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我感觉他们要比所谓的文化人更诚实和率真。他们可能没有与文化人相比的文化,也没有像那些善于言词人的伶牙俐齿,但他们的感情很简单,一个词来形容:质朴。在他们看来所谓的文化人,多半是伪君子,多半是不实在,在他们那里心直口快,爱憎分明,他们所有的想法都在他们的语言中和行为中表现,他们不会委婉。他们对有文化而且实在的人非常的尊重,在我看来他们有他们自己活法,每天同样是其乐融融,有滋有味。
可能有些人认为他们比较鲁莽,等不上高雅之堂,就像现在的城市人看不起农村人一样的感觉,觉得和他们在一起丢份子,从而避而远之,更有甚者对于他们交朋友的人品头品足,予以诋毁。想想这些人真的挺可笑的,虽然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说,但如果你没有功利的色彩去和人家交往,文化和水平就显得不是很重要了,最大的快感在于一种内心的愉悦,在朋友之间你无须去改造谁,教育谁,朋友的关系是平等的,是相互尊重的,是一种互补关系,只要你感觉好尽管去交往,等到那一天你感觉累了,你可以转换角色,另选他人,这就是朋友之间的自由空间。朋友不是恋人,朋友是一杯清茶,你可以从中体味到甘美和清香,而恋人则是一到浓厚的高汤,他们的发展最后变成“肉冻”胶合在一起。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我觉得是对朋友的最好的描述,他说道:“在那些朋友身上还有更能吸引我的东西:大家谈论,嬉笑,彼此善意的亲昵,共同阅读有趣的书籍,彼此笑玩,彼此体贴,有时意见不合,却不会生出仇恨,正拟人们对待自身一样;而且偶然的意见不同,反能增加经常意见一致的韵味;我们个个是老师,也个个是学生;有人缺席,便一心挂念着,而且欢迎他的回来;所有以上种种,以及其他类似的情形都出于心心相印,而流露于谈吐顾盼之间,流露于千万种亲厚挚热得情款;这一切正似熔炉的燃料,把许多人的心灵融而为宜。朋友之间彼此相爱便是如此。”朋友没有贵贱之分,当你在朋友处能找到快感,找到兴奋点就足够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