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游山玩水 |
时间:2006年10月10日下午3点
游焦山
位于镇江市区东北5公里的长江中心,有“中流砥柱”之称,山高70米。因山峰像狮,故又称狮岩。与南岸象山个奖相峙,拱卫江口,古代这里是长江的入海口,故称海门。东汉末年,河东人焦光躲避战乱,来此隐居,以渔樵为生。他精通医术,采山上草药,为百姓治疗,深得百姓爱戴。朝廷三次下诏,请他出仕,他“三诏不起”,淡泊明志,最后终老山中,满山绿竹翠柏,古木奇藤,林间青瓦白墙的庭院楼阁,掩映在万绿丛中。过去焦山有许多小奄、小庙,石经相连,钟声相闻。但远远望去,却只见一派翠绿,不见房室。所以有“焦山山裹寺”之说。
现在去焦山,从象山古渡上船,到焦山登岸,迎面而见的是新建的山门。江风吹来,沁人心肺。最引人注目的是朱漆大门,目前有一对石狮,门柱楹联:“长江次天堑,中国有圣人”。是巴州廖伦所书。原山门照壁镌刻着明代书法家胡瓒宗写的“海不扬波”四个大字。佛家的意思是清平世界。
定慧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距今1800多年,是镇江最古老的寺庙。初名普济奄,唐代玄装法师的弟子发包创建大雄宝殿,鉴真大师弟子神笆曾主持佛事,有“十万丛林”支撑。宋代改成善济禅院,清康熙改名定慧寺,取意“由戒生定、因定发慧”之说。历史上几经兴废。现在定慧寺保留着明代建筑风格,大雄宝殿上藻井则是宋士德彩绘图案,富丽堂皇,十分珍贵。
除去定慧寺之外,焦山的另一个著名的是“焦山碑林”,焦山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摩崖石刻于碑林陈列组成。
摩崖石刻环集于焦山西侧峭壁,绵延二百余米,气势磅礴,存有六朝以来石刻百余方,真、草、隶、篆,各具风采。历代书法家尊称“大字之祖”的《瘠鹤铭》原址,即位于此。摩崖上现存唐刻《金刚经偈句》、宋刻《壮观亭址瘠鹤铭》、《米芾提名、提刻》、《陆游踏雪观瘠鹤铭》等,均属上品,弥足珍贵。当然对于我们这些毫无书法造诣的人来说,看米芾也好,看陆游也好没感觉,只知道他在中国历史中有着不同的影响,特别是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过报》节目,在那里我知道了米芾的字画价值连城,但艺术造旨的功力在那全然不知。真是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由于焦山我是第二次造访,所以把更多的关注点留在了摄影上,弥补上次的缺憾,但在拍照的同时发现了,焦山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问题,关井污染十分严重,问了导游,得知这是由于在焦山边上有一个炼焦厂,正是它排放的煤粉尘造成的污染所致,而这个厂生产的煤焦炭全部销往日本。随行的团员有趣的形容说是有点感觉在山西,无论是在树干还是树叶都落满了黑色的粉尘,地面也是黑色的,这景象道和地名相吻合“焦山”,让人烧焦的山能不黑吗?在一个有碍观瞻的是修建了通往焦山山顶的缆车,焦山总共海拔高度才70米,沿山路盘旋而上挺有情趣,却见了个索道,两条缆绳飞跨两岸,大煞风景。带着遗憾的心情离开焦山前往金山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