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家有至宝 |
到上海最想见的人,就是在这里上大学的女儿,这就是亲情所致,为了能和孩子见面,我特意选择了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商业街里面的一个相当不错的酒店下榻,心里想在这里见面,我们吃饭、逛商场都方便,并且,交通车、地铁等交通工具相对集中,既方便孩子来找我,也比较好找。也想和孩子好好聊一聊,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从小到大与她沟通的基本上是她的母亲,这也许是我这个当父亲的缺憾,当然,更希望它能住在我这里,一句话就是想和孩子多呆一回,为她做点什么。
入住手续办完以后,到了宾馆客房,我便急着给孩子打电话,从电话中听出来刚刚睡醒,我问她何时能来?她告诉我中午过来一起吃饭,下午还要和同学一起去办事,知道了女儿的打算,心里觉得孩子对与父亲见面的感觉不是很强烈,与我的心情有差距。咳!毕竟是孩子吗,他们永远不能理解当父母的心情。
其实孩子的这种性格很像我,从小独立惯了,早早的学会了自己生存的能力,对家的依赖性不是特别强。当然,从今天来看这是一根缺憾。孩子长到这么大,真也记不住为孩子做过点什么,好像孩子小的时候,所有的事情孩子的妈妈全都给承担了下来。当孩子上了高中以后,就开始上寄宿学校,考上大学,便离家只身到了上海,联系也很少,觉得自己很少关注孩子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感觉孩子是一个让父母很放心的人。需要爸爸做的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职场上拼杀,养家糊口。
随着年纪的不断增长,对职场拼搏的疲惫,发现对孩子的思念逐渐的强烈起来,虽然自己在孩子面前,从未表现得特别儿女情长,但孩子的事情越来越多的在脑海里出现,很想为孩子做点什么,这种感觉可能就是一种补偿的心理,对本应担负的责任而未付出,表现出的一种愧疚。
孩子终于来了,健康、青春、靓丽,像一朵绽放的鲜花。简单问了问在上海学习的情况,便一起到南京路上去吃午饭。我对孩子说:“你自己挑一个你最喜欢吃的饭店,不要管价格,只要你喜欢吃就行”,她回答道:“我对吃的问题不讲究,而且,现在我在减肥”。最后在南京路上,她选择了一个很简单的饭店,我们一人要了一份盖浇饭,没用二十分钟时间就吃完了,总共花了四十元。
午饭后,女儿对我说:“我和同学的约会要在三点左右,回宾馆我再陪陪你,等同学来电话我在走。”孩子的话听了心里暖洋洋。回到宾馆,孩子用我在电脑上网聊天,我在躺在床上看电视,感觉很踏实,不知不觉便睡了过去。
时间过得很快,孩子要与同学去见面了,当父母的老一套,千叮咛,万嘱咐,保重自己,好好学习,知道孩子已经听烦了这些套话,但还是一遍一遍的重复,生怕孩子给忘了。孩子走了,心里空落落,还有一丝伤感,千里迢迢来见一面,竟是这样短暂。哎,孩子翅膀硬了,去寻觅属于她的世界。当父母的要学会理解,她就是我年轻时的缩影。
傍晚时分,我的手机信息提示铃响了,打开一看是女儿发来的,“老爸,我已经见到我同学了,你难得来上海,我都不好好陪你,真对不起。你下次来久点,我肯定好好陪你,带你到我开发的好玩的地方去。”
心里感觉涌出一股暖流,很兴奋也很激动。
不一会,我的手机响了,接通后听出是女儿,她问我:“在干什么?”,我告诉他:“在看电视。”她说:“你等着我,晚上咱们一起吃饭,今晚上我住在你哪里。”我说:“你不是和同学在一起吗?”她说“你等着好了”,感觉自己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晚上,孩子领着我到了上海吴江路上的餐饮一条街,孩子告诉我这是上海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它汇集了上海的不同阶层的人来这里消费,上至白领,下到民工,虽然工资不一样,但对鲜美的口味一样。乌烟瘴气的街道,擦肩接踵的人群,体现了上海商业的繁荣。但我认为,这也是上海有意识给社会下层提供的发展机会,这个市场别说在大城市,在青岛也是不可能。但他却在上海却异常火爆,也是一个城市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女儿领我进了一个十分简陋的饭店,她介绍这个饭店每逢节假日是排不到座位的,今天算不错,我和女儿与另几个人拚在一起坐,这种感觉很长时间没有了,记得在文革期间曾有过这种记忆。我们每人要了一份砂锅拌饭,看到孩子吃得那么香,心里很高兴。吃完饭,女儿问我:“感觉如何?”我说:“还可以”,她说:“感受一下老百姓的生活吧”,她的口气有点像她妈妈。
在南京路商业街,我坚持让孩子去买点什么,好像孩子不买点什么,不足以表达心情,孩子也看出我的意思,在一家商场里,她领我到了一个“名牌”降价柜台,她让我在一边等着,她便挤到堆满衣服的柜台上,自由自在地挑选衣服去了。在一旁,我看到她有摸有样地在挑选着,突然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确实已经长大了,在过几年,她会为人之妻,为人之母,而我们也将完成自己的养育责任,扶助她继续完成下对一代的养育责任,这就是社会的发展规律中不变的因素,面对这些责任,有着同样的一个感觉,无怨无悔。
孩子的衣服买了,我们回到宾馆,她继续回到电脑前,与她的同学继续聊着,我心满意足的磕着瓜子,看着电视,享受着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