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些财富留给谁──我的书屋(尾声)

(2006-08-12 09:43:53)
分类: 读书随感

这些财富留给谁──我的书屋(尾声)

  看着四壁墙上的图书,还有许多书未读,从时间上算来,按每周看完一本书,而且只能是翻阅,需要看一百年,才能看完一遍。更何况,现在我已经开始花眼了,看书的速度根本不可能这样快。另外,现在每天还有大量的工作等着你干,有无数个应酬等着你去对付,看来近五年之内是无法专心致志看书。哎!由此算来,今生今世也看不完这些书了。
  看着这些书,时而感觉很充实,时而感觉很惆怅,这些书可以陪伴我下半生,想到这我会感到一种欣慰;但是,将来我不在了,这些书将面临什么命运?留给孩子,当我在他面前骄傲的说:“爸爸给你留下这些珍贵的财富,你应当感到高兴。”可是,孩子却不是这么想,它们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已经是新思潮,新科学、新技术,蓬勃发展的年代,他们在二十一世纪初又进入高等学府,完全是经济信息时代的产物,他对我买的这些书感觉疑惑。他时常对我说:“为什么要买这么多书,只要你有一台电脑,能上网就行了,在网络里你要看的书都有,下载下来既省钱又省时。”孩子说得没有错,俨然是信息时代的思维方式。问题是孩子不理解老爸拥有这些书籍的经历,也没有随心所欲翻阅读书的感觉,我总感觉在电脑上看书,感觉十分生冷,而把书放在手中,那种感觉是那样的亲切,在翻动书页的同时你会闻到一种油墨和纸张飘出来的香味,这一点是电子图书无法比拟的。捧着一本书在随意翻阅的时候,好像你在捧着心爱人的手,久久不愿意放下,有着一种想亲吻的感觉。
  孩子对这些书看来不是非常喜欢,更愿意用他的方式去阅读,电脑的空间与四壁图书所占的空间确实不能相比。留给妻子吧,但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她,时而翻阅一下她自己的医疗书籍,对社科、古典、文学等概不感冒,在他看来,生活的真谛就是营造家庭和谐幸福的氛围,看杂志比看书更简洁,更易于读者。看着不断增加的书籍,会须从心里想,这些书籍不仅仅占有了我们生活的空间,而且,这些书使自己失去了青春韶华,物质享乐等等,这也是“死老头子”最自私的表现。坦诚地说:“没错”,从精神上到物质上,确实愧疚家人。
  此时,我想起奥地利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艾利亚斯"卡奈蒂所著的《迷惘》一书来了,主人公彼得"基恩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汉学家。他爱书成癖,收藏了数万册珍贵的典籍。由于厌恶这个岛的堕落的庸俗世界,他断绝了与社会的一切来往,企图在古代东方文化中找到精神寄托。但是,这种离群索居的古都生活使他渐渐变成了一个毫无处世经验的书呆子。一旦与现实发生接触,他也立即陷入被欺骗、被凌辱、被掠夺的尴尬境地,开始他受制于贪婪、狠毒的女官家苔莱泽,不仅财产被她霸占,他本身也被赶出住宅。在他流落街头后,又遇到了狡猾的骗子驼背侏儒菲舍尔乐。后者利用他酷爱书籍的弱点,几乎骗光了他剩下的钱。继而他又落入野蛮、凶残的看门人普法夫之手,在精神和肉体上进一步遭到折磨,几乎神经错乱。最后,他虽然在弟弟的帮助下赶走了这帮恶魔,夺回了失去的一切,但他收到的精神创伤再也无法愈合,对这个疯狂的世界他感到深深的迷惘和恐惧。在幻觉之中,他放了一把大火,在火中与自己心爱的藏书同归于尽。
  彼得"基恩是一个象征,它预示了先行者的悲剧,他与黑塞笔下的《荒原狼》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异曲同工。《迷惘》用三个大标题来讲述这个故事,非常富有寓意。一、没有世界的头脑(精神世界化身);二、没有头脑的世界(物质世界的化身);三、世界在头脑中(顿悟)。写到这里,眼前又出现一个影像,一位到书店联系卖书的人,找到经理说:“家里老人过世了,有很多藏书想卖,是否能去看一下,给估一下价。”我能落到如此境地,也算是对家人一个补偿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