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分析
周朴园和侍萍之间有没有爱情,我想三十年前是有的,但在三十年的时间作用下,这种感情已经变了质。 改变这段感情的,我想除了三十年前的那次侍萍被赶出周家之外,三十年的时间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事情一天之内就会有很多改变,何况是三十年。
三十年前,周朴园是周家的少爷,受过西方思想的教育,有激情与活力,而当时周家的女仆侍萍年轻貌美,温柔善良,两个人之间产生爱情,是很自然的。如果周朴园不爱她,他就没有必要在当时社会还不是很开放的情况之和她生活了三年,也不会跟她生了两个儿子。但是为了有钱人家的小姐,他们家的老太太把侍萍从周家赶了出去,我想在这之中周朴园是不知情的,而且,想必那时周朴园也是痛苦的。
之后,周朴园以为侍萍死了,就到处打听她的消息, 想修一下她的坟墓。他还保留了
以前的旧家具,记得侍萍的生日,就连侍萍因为生周萍生了病喜欢开窗户的习惯他都保留着,而且这些习惯保留了三十年。在这三十年中,我认为在开始的时候,周朴园是因为是的确的思念她,同时还有很深的愧疚感,所以为了怀念和赎罪,他一直保留着侍萍的那些习惯。不管他搬多少次家,那些旧家具和旧习惯总是被他保留着。可见他对侍萍感情之深。
后来,周朴园又娶了两个妻子,一个是一个门当户对的小姐,另一个就是繁漪,因为有了侍萍在先,而且周朴园对侍萍感情又那么深,所以他对后面两个妻子肯定是没什么感情的。如果他对繁漪够好,可能繁漪就不会和周萍乱伦了。如果他后面的两个妻子如果也像侍萍一样温柔善良,貌美体贴的话,也许就会转移周朴园的注意力,周朴园就不会三十年陷在他和侍萍的美好回忆不能自拔了。很可惜,这种种假设一样都没有发生。在后来的两个妻子和侍萍的对比之下,侍萍越发的显的美好,她在周朴园的心中越发的显示出不可替代的地位。
侍萍的美好在他心中会被强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作为一个家族的大家长,独子一个人要承受着社会的压力和担负家族的期望,他要在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社会获得足够的地位尊重和利益,就不得不面对各种困难,这个社会是黑暗的,是罪恶的,周朴园自己做着各种罪恶的事情。他的这些罪恶和内心的无助、孤独、痛苦无处诉说,他只有通过对侍萍的怀念来发泄。侍萍是是他的精神支持。
在侍萍的美好形象被强化的,被升华的同时,真实的侍萍却悄悄隐退,活在周朴园心中的侍萍已经不是那个当初了侍萍,而是通过周朴园的幻想和期待,另外加了一些美好因素的侍萍。如果周朴园和侍萍一直生活在一起,侍萍在周朴园心中的形象远没有如此高大。期待的侍萍被记忆强化,而真实的侍萍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忘。
三十年中因为有侍萍,所以他自己觉得他活并不孤独,而是很坚强,而且觉得自己还和年轻的时候一样的有活力和战斗力。他的整个精神是积极的,有希望的。是侍萍这个信仰支撑这他。他外表是坚强的,其实内心是脆弱的。一旦当他发现他心中的侍萍形象破坏了,他一定很恨那个破坏他形象的那个人。而且这也意味着他所有精神信仰的破灭。
在周朴园发现鲁妈是侍萍的时候,他的反应是:“你——侍萍?(不觉的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当鲁妈说:“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周朴园忽然严厉地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当他发现站在他面前的鲁妈是他日思夜想的侍萍的时候,他的信仰彻底的崩溃了。他先是很不相信,他不相信眼前的这一切,鲁妈和他心中的侍萍相差太大了,因此,他看了看照片,才不得不承认那是侍萍。然后他有严厉地说“你来干什么”他对他打破他心中的幻想感到很愤怒。没有侍萍的到来,他依然可以活在虚幻的美好里,他依然有着忠实的信仰,他依然能体面而精神的活着,但是侍萍来了,他的支撑一下子跨掉了,他失去了精神支柱,他变得脆弱。仿佛瞬间从三十年前到了三十年后。
三十年后他是一个世俗的大家族的家长,他有他的权威和严厉,还有这些年积累的罪恶,“谁指使你来的”他使惯了阴谋和手段,充满罪恶,因此他的反应就是怕有谁要故意陷害他,使他的利益声名受损。从这句问话就可以看出,在三十年中周朴园干了些什么,他是怎样做一些罪恶的事情而使自己发家致富和维护表面的道德仁义的。没有办法,侍萍的出现让他回到了真实的自己,他于是也就不再伪装,直接跟侍萍讲起了条件。这段感情终于终结,
三十年,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慢慢从爱情变成信仰和寄托。真实的爱已经退去,爱已成为符号。最后,当符号也被人指出这是错误的符号的时候,就跟爱没有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