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灵石段纯小学的幸福教育

标签:
教育教育现状文化 |
分类: 教育写作 |
25年前,我曾来过段纯小学。也许是因为当时走过的小学太多,也许是因为时间过去得太久,也许是我在刻意抹掉这段记忆。今日再走进段纯小学,我大脑的内存里已无法搜索出它当年的印记。
站在校园里,发现东西两面都是山,校园坐落在了山谷中。我想,这样的地理位置真好。山以慈爱温柔的姿态拥抱着校园,校园就是躺在山怀中的婴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座小学在群山深情的呵护下,畅然啼哭,嫣然绽笑,酣然入梦,怡然成长。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有了山的滋润,段纯小学就有了山的厚重。校园虽然不大,但这小小的校园到处充满了春天浓浓的暖意。
校园的北面是一座三层教学楼,橘红色,这是太阳的颜色,是一种极其温暖热烈的颜色,这种颜色总是让人感觉阳光无处不在。教学楼名曰“起航楼”,遥遥人生梦想,此处便是扬帆起航的海岸。楼的正面书写“创平安校园,办幸福教育”十个金色大字,字上的煜煜光辉,向校园里的每个人昭示着:平安是实现梦想的保障,幸福是享受梦想的境界。如果没有平安,孩子们的梦想之舟就会在风浪中折断双桨;没有幸福,孩子们的人生小船就会失去方向。
校园的西边也是一座三层楼,白色的,纯白如雪。这座楼起名“德雅居”。这是一座敞开式的楼,一层和二层都是宿舍,住着老师和孩子们。任意掀开一条门帘,跃入眼中的是两排大通铺,这种带有土炕味道的通铺给人极其舒服的感觉。比起那种上下两层的床,它少了因空间高低而产生的疏离,多了可以随意靠近的亲密。睡在这样的大通铺上,可以在枕边咬着耳朵心贴心地交流,可以在冬日漫漫的寒夜中你挨着我、我拥着你,从彼此的身上获取温暖。单是这铺,就充满了一种无言的关爱。更不必说,那并肩的方方正正的被子,统一罩在了深蓝色的布兜里,海一般博大的深蓝色,天空一般宽容的深蓝色,把眼前的通铺渲染得暖意融融。每一间宿舍三面雪白的墙上,都是一些卡通画,绿的叶,红的花,嘤嘤歌唱的小鸟,款款畅游的小鱼,写满了孩子们自由茁壮的生活状态。有德,居才雅。这座楼的外墙上,挂着清一色的《三字经》宣传画,图文并茂。“你让我让,楼道通畅”、“上下楼梯靠右走,你谦我让脚步轻”、“今天,你微笑了吗?你礼让了吗?你帮助别人了吗?”
校园的中央是一个宽阔的操场,全部用水泥铺了出来,地上划出四条环型跑道,白色的跑道线格外醒目。在这样笔直的跑道上,孩子们的脚步一定不会跑偏吧。操场的北边是国旗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风中列列起舞。操场的东南角是一个“百草园”,园的面积不大,里面种着十几棵叫不上名字的小树,树还没有发芽,去秋的枯叶挂在树梢,过了一个寒冬,都未舍得落下。但树的植条分明已透出油油绿意。一丛丛野草绿了一地,宽叶的,窄叶的;开花的,不开花的;平铺的,直立的;高高矮矮,蓬蓬勃勃,把“百草园”这个名字拼接得贴贴切切。操场的西边和南边有两株垂柳,这是校园里仅有的两棵大树,树下用白色的木板围成了四四方方的栅栏,把树衬托得格外挺拔格外葱郁。倒垂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曳出一片妩媚,几分婀娜。但我最欣赏的是筑在树上的鸟巢,那是鸟儿用嘴衔来无数根均匀的树枝垒成的家。把校园当成自己的家,这是一只(或一对)多么聪明的鸟儿?卧在树荫下的巢窠里,聆听着琅琅书声,生生不息地繁衍着后代,几只小生命在悠扬的《运动员进行曲》中破壳而出,这种生命的诞生,带着与生俱来的文明,点缀了校园的风景,校园因婉转的鸟叫声更加温馨。乡村的孩子是最爱鸟的,他们把鸟儿的呢喃当作了优美的旋律,织进童年的梦里,理想的翅膀就会在人生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
我们来到段纯小学的当天下午,下起了今春的第一场雨。这场雨下得及时,下得猛烈,下得淋漓尽致。我和孩子们沉浸在写作的乐趣中,乐此不疲,流连忘返。他们红扑扑的脸蛋上写着兴奋,乌黑明亮的眸子里写着渴求,灵动的笔尖上写满真情。跳跃着激情的文字,不再呆滞,没有过多的修饰,生命的色彩已跃然纸上。
第二天中午,雨后的阳光分外明媚,暖暖的。不想辜负这大好阳光,我走出了校门。校门一旁矗立着一枝硕大的铅笔,尖锐的笔端直刺蔚蓝的穹宇。摩挲着这枝笔,我想,这枝笔握在校长的手中,书写的该是这所小学积极奋进的历史;这枝笔握在老师的手中,谱写的该是一曲无私奉献的大爱之歌;这枝笔握在孩子们的手中,描绘的该是未来绚丽的蓝图。校门的东边有一段台阶通往下面,这是孩子们上学的另一条路,也是我昨天没有发现的。这段路足足有四十多个台阶,攀登起来有几分艰难。但树立在台阶顶端片言只语的“温馨提示”,一定温暖到了孩子们的心底,以至于高高的台阶在他们的脚下变得十分轻松,他们登着这样的路进入校园,人生况味是不是在他们的脚下也会意味深长?
校门的西边是一条羊肠小道。顺着小道,我崎岖而上,在路的尽头看到一处农家小院。院子坐北朝南,几眼窑洞深深地藏在了北面的山腹中,拱形的木质门窗嵌在山前,山便有了容颜,有了胸怀,有了造福人类的气度。窑洞是人类在远古时期穴居的见证,是人类利用山的包容为自己凿挖栖息之所的智慧。不过,这个院落里的主窑洞似乎久无人居住,只有最东边的那眼窑洞上挂着一条布门帘。我循着古人的思维轻轻撩开了这原始的门扉,跨进门槛,眼前豁然开朗,里面真所谓别有洞天。窑身的长度足有三丈,走进窑洞如同走进一个小小的世界。三门的木柜,并排摆放的三支单人木床,无霜冰箱,液晶彩电,连着网的电脑,用电器做饭的灶台,井然有序,干净整洁。女主人热情地邀我坐床上,我没敢坐。床单平展,一如光洁的冰面,叠放整齐的被子下端坐着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布娃娃。布娃娃的眼睛正好奇地盯着我这个不速之客,我心里有些忐忑,自己的造访是否太过唐突?但女主人却毫无戒备地和我聊着,她见我注视着满墙的奖状,话语里多了几分自豪和欣慰,她的大女儿和一双龙凤胎都在这所小学上学,她是为了孩子们读书,选择了赁租校园后面的这眼窑洞。窑洞外面的山壁斑驳脱落,我以为窑洞内一定破败不堪,落魄极至,没想到,窑洞里弥漫着浓浓的现代生活气息和一位母亲拳拳之爱的芳香。走出窑洞,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太阳的光芒把无数光明照进了我的心田。在羊肠小路上回望那一眼窑洞,它已被山下一排排高大气派的小楼淹没了。突然间,我觉得这眼窑洞像极了校园里柳树上的那只鸟巢。智慧,温馨,充满了希望。
回到校门口,门口的两条路热闹了起来。孩子们从四面八方涌到了这两条路上,面带微笑,愉快地走进了校园。一只黄白相间的小狗,眼巴巴地望着小主人消失在校园内的背影,在门口徘徊着依依不肯离去。我夹在孩子们的人流中步入校园,一股清新扑面而来。这雨后清新的校园,就是孩子们幸福梦想的摇篮。孩子们沐浴着春风春阳般的幸福教育,读也清新,歌也清新,舞也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