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石头唱歌育儿 |
分类: 感悟自然 |
一位母亲,领着四、五岁的儿子,在公园里玩耍。小男孩长得很漂亮,白净的脸上,一双黑而亮的眼睛闪烁着睿智。孩子走在前面,母亲紧跟其后,她们沿着公园里湖边的路一边走着,一边玩着,给萧瑟的公园增添了一丝生命的颤动和生机。
公园里,游人稀少,十分清冷和寂静,母子俩的说笑声,格外响亮。
突然,孩子说:“妈妈,石头在唱歌呢。”
笑容立即凝固在年轻母亲的脸上,她严肃地对孩子说:“不对,石头怎么会唱歌呢?记住,石头是没有声音的。”
孩子抬起疑惑的脸,望着妈妈,带着似乎是做错了事的内疚,怯懦地说着:“石头是没有声音的”。
看着眼前的一幕,我很想蹲下来,摸摸孩子的头,然后笑着对他说:“你真聪明,石头确实是会唱歌的。”但是年轻母亲脸上的严厉和武断,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轻轻地叹了口气,对这位母亲充满了怜悯。她居然不知道,前几年蒋大为就唱过一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且不说,我国古代最早的乐器之一就是用石头做的“磬”;就是在当代,人们也通过奇思妙想,用石头做出了编钟、吉他、电子琴等乐器。旅美华人音乐家谭盾,2006年10月在嵩山少林寺脚下打造了大型实景演出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典由《水乐》《光乐》《风乐》《石乐》四个乐章构成,表现禅宗对自然的礼赞和对生命本体的终极关怀。大典最可称得上奇观的就是独创以石头为乐器、以流水为琴弦的“绿色”音乐。他们用有36亿年历史的嵩山石头制作石磬等乐器,奏出了《石乐》雄壮而优美的篇章。2007年11月,中国奇石(温州)博览交易会上,展出一套用灵壁石制成的石琴,演奏出的音乐悦耳动听。
再者,苏轼曾在《石钟山记》中有过这样的记载“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而这也正是石头发出声音的最有力的佐证。
无须如此深究,再简单不过,就是我们自己拿起两块石头,互相敲击一下,石头也会发出声音的。
我不知道这位母亲是以什么为据得出“石头没有声音”这一结论的,我只是对她教育孩子的方法深感遗憾。她不仅传授给孩子一个错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她抹杀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其实,不光是这位母亲,现实中有许多的家长和老师,都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我们总是喜欢用大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一味地用一些教条的东西来束缚孩子。殊不知,这种愚昧的做法,让众多本是天才的孩子,成了庸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