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情感空间随笔/感悟红叶人生 |

西北风张扬地刮着。路边的枫叶似乎是在一夜间由青转黄,但未及金黄,更未及深红,就已干枯,在风中打着旋,忽忽悠悠飘落一地。
在北方,我的印象中,落叶最早的当属枣树。没想到,枫叶也会这么早脱离了树枝,将秋意书写得如此浓酽,让人们无法溶开秋日里特有的思绪。
8月1日,搬进小区的第一天,看到路边树冠如伞郁郁葱葱的枫树。我欢喜至极。曾想,今秋不必到野外,就可以看到火红的枫叶了。
没有目睹过香山的红叶,那是“燕京八景”之一。有人说,每当白露为霜的深秋时节,香山东南山坡上,十万余株红树迎晖饮露,叶焕丹红,如火似锦,极为壮美。
其实,香山红叶并非全是枫叶,而最主要的是一种叫黄栌的树叶。这种树属漆科树,落叶灌木,叶呈卵形或倒卵形,木质中含大量黄色素,故此得名。相传古代皇帝的龙袍,就是用这种树提炼的色素染成的。北京的秋季,光线充足,干旱少雨,昼夜温差较大,极易黄栌树的树叶由绿变黄、变红、变紫。因此,从10月下旬到11月的上旬,可以在香山饱览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绮丽景象。
我向往香山的红叶,源于杨朔的散文《香山红叶》,那应该是我在初中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文章的题目虽为《香山红叶》,但文中却少有笔墨实写红叶,而主要写了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向导,还有一路爬山时老向导娓娓道来的关于聚宝盆的神秘传说。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似乎是用红叶来喻老向导的。“我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藏到我心里去。这不是一般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我清楚的记得文中结尾处的这几句。
红叶如人,确实是个精妙的比喻。但在太多的诗里,人们把秋叶与沧桑、衰老、凄凉等连在了一起。这让我又想起了一首题为《落叶》的诗:
当树上的叶子 由嫩绿渐渐的泛黄
我依稀看到 无声的时间在流淌
如读一首古老的诗 一字 一句
穿梭于枝叶之间 赋写着沧桑
岁月如风唱着来自深秋的歌
叶子随风而落
看每一枚落叶 如同在瞧一根白发
我想到了父亲头上的白发
母亲头上的白发
原来一棵树的年轮 只是白发一场
让儿子的心 又痛了一下
这样的诗,太过沉重,我不大喜欢。
我一直很喜欢秋。喜欢杨朔的“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喜欢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知道这句是写冬天梅花的);更喜欢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无论是落花还是落叶,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人,但凡有生命,就会有开始和终结。开始固然令人欣喜,但结束也未必不是一种辉煌。因为结束往往与收获和成功联系在一起,更是物事轮回、推陈出新的必经之路。
每日清晨,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车轮从枯黄的落叶身上踏过的一刹那,我想,生活本来就是这样。自己也有一天会老的,就如同这归根的落叶。但我一定要让自己的那枚秋叶,红得似火,红得似霞,红得如血。
当然,我深知:只有经历寒霜的秋叶,才会格外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