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秋雨未了
秋雨未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458
  • 关注人气:1,6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暖花开下的冰封世界

(2007-03-26 22:04:19)

 

     

春暖花开下的冰封世界

 

               春暖花开下的冰封世界

         ——解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初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简洁清新的语言中,感觉到诗人海子的热情、善良和纯朴,整首诗充满了轻松和愉悦。“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完全是普通人极其平凡的生活,然而正是在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世俗生活中,诗人捕捉到了幸福的影子,即幸福存在于一般生活中,幸福是心灵的体验,只要人感到精神上满足,这就是幸福。这幸福是诗人闪电般的感受,是瞬间的顿悟,因此他怀着为自己拥有生命拥有生活拥有世界而感到的自豪和欢乐,“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幸福能使人深切地感受爱、产生爱,诗人以“做一个幸福的人”的情怀,把自己对自然对人类对生活的爱赤诚地捧出来,“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幸福的祝福使诗人对幸福的感觉更深广更灿烂更真切,“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正是诗人此时此刻无限欢乐心情的写照。

    然而,翻开海子25年短暂的人生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在海子春暖花开的幸福下面,掩藏着一个冰封的世界,这就是理想破灭后的绝望。

春暖花开下的冰封世界

    海子,196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15岁考入了北京大学法律系,19岁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初编校刊,后走上讲坛。1989年3月26日他在山海关至龙家营的火车慢行道上卧轨自杀。他少年早慧,神童的经历令人肃然起敬。他的性格纯洁、单纯、偏执、倔强,生活中的海子既有农家子弟的温和与淳朴,又表露出胸无城府对世事的不谙与笨拙。他的生活相当封闭。在昌平他没有电视机、录音机,甚至连收音机都没有。他不会骑自行车,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他的生活简单、枯燥、贫穷、孤独,缺少交流。即使在他家里也如此,他虽然与家人的关系很好,但他的家人不可能理解他的思想和写作,他的农民父亲甚至不敢和他说话。他宁可生活在威廉·布莱克所说的“天真”状态,而拒绝进入一个更完满丰富当然也更“危险”的经验状态。可以说,海子是在孤独寂寞中度过了他短暂的一生。

    海子是一个洋溢着献身精神的纯粹的诗人,仅1984——1989年他就创作诗歌五百多首,他对诗歌专注而深入。他说:“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因此,他坚持从痛苦的生活经验起点出发,视诗歌为王者,坚持用诗歌探求真理,探求生命的终极意义。他的诗始于他的经验,经验是痛苦的,而他的思想加剧了这种痛苦。在经验的基础上,诗人这样展示他的痛苦:一方面他歌唱生命,歌唱生命中的激情,歌唱生命辉煌的瞬间;另一方面,他又看到这生命在黑暗中所命定要遭遇的阻力(即表现生命的痛苦)。由此我们窥见了海子诗歌中潜在的现实/理想、物质/精神的对抗。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到,经验与思想进入诗歌,构成了两类对抗的意象:一类是物质性的、生存的“麦子”、“麦地”;一类是精神性的、艺术的“月亮”、“太阳”。这两类意象相互碰撞,物质与精神的永恒的对抗,构成了海子诗歌的基本主题,也即生命痛苦的主题。

   海子热爱生命、自然和诗歌,走过了由自信(单纯的理想主义),经过自抑(理想级次的退让)、自虐(放弃诗歌理想)、自责与绝望,直至自戕的生命和诗歌历程。在这个过历程中,他坚韧地退让,降低理想,最终突然爆裂而达到了绝望。

 

        春暖花开下的冰封世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即他自杀的两个月前,这时诗人正处于最惨痛、最悲壮的理想大退让时期。尽管诗人为了诗歌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但在现实生活中,海子却面临着两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是社会对诗人的不信任;以及同权力结合在一起的守旧文学对先锋文学的抵抗;另一方面是受压制的先锋文学界内部的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互相排斥。在1989年以前,海子发表作品并不顺畅,大部分青年诗人对海子的诗持保留态度。在“幸存者诗歌俱乐部”里,个别诗人出言不逊,对海子的长诗大加指责,认为他写长诗是犯了时代性的错误,并把他的诗贬得一无是处。几乎在同时,北京作协在北京西山召开诗歌创作会议,会上居然有人给海子罗列了两项“罪名”:“搞浪漫主义”和“写长诗”。海子不是作协会员,只能坐在家里生闷气,而对那些浅见蠢说毫无还击之力。因为诗人无力调和现实与理想的对抗,这标志着诗歌理想的破灭。破灭的根源即物质性的存在对诗人的困扰,他不得不丢弃视为生命的最高意义的诗歌,放弃诗人的地位,而只在“尘世获得幸福”。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中的“幸福”已贮满痛苦与坚韧的泪水。诗中的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是诗人放弃理想的沉重的宣告,诗人将从诗歌王子的理想王国回到世俗的现实中。“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这是何等的凄苦和无奈。作为永恒歌者的诗人,不得不暂时委身于物质,做“物质的短暂情人”,这样,物质/精神这一空间的对抗就转化为有限/永恒的时间性对抗。诗中的“大海”广阔无垠永恒不变,无论人世间几多变幻,大海总是那样波澜壮阔、吸纳百川,代表着超时代的无限和永恒的存在。诗人把它作为绝对永恒的象征。而“春暖花开”却只是生命的瞬间的辉煌,他希望这闪电般的瞬间能转化为永恒,能凝固在与亲人的通信中,凝固成山河温暖的名字,甚至凝固在对陌生人的祝福中。然而这稍纵即逝的“春暖花开”在永恒的大海面前是多么渺小和短暂。所以,“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这一连串的祝福,更多地显示了诗人要将这“闪电般”的瞬间转化为永恒的急切,以及瞬间的“幸福”如同白马过隙般风驰电掣,使诗人感到了极度的痛苦和无望。所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是诗人对绝对永恒绝望般的呼唤。

    联系作者的生平以及诗人当时的写作背景,我们可以领略到,在海子的春暖花开的幸福下面,覆盖着痛苦与绝望的暗流,而且这条暗流在残酷的现实生活打击下,已经变成了一个冰封的世界。

 

(仅以本人此旧作纪念“永远的海子”  本文刊登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4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